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0两银锭市场罕见明朝束腰锭价值近10万元

(2011-04-29 11:20:15)
标签:

杂谈

    作者:林琳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8-6-30 10:04:04

 

明“束腰锭”正面


                                                                      

近日,在读者的来信中,专家们发现1枚明朝“束腰锭”,估计其市场价格至少可达到10万元左右;另一枚清代“猪腰锭”虽然规格较小,但也是收藏市场难得一见的藏品。市场人士认为,虽然民间银号的银锭制作把关可能更为严格,其信用度未必比官银差,但从收藏角度看,官银管理更为规范,地方性强,更有收藏价值。

 

  明朝银锭多为束腰型

   

  本次现身读者藏品中的“束腰锭”具有明显的明朝特征,其时的银锭主要就是“束腰锭”,也有牌坊形的银锭,而元宝形在明朝较少见,多出现于清朝;其他朝代均有其特别的银锭形制,如唐朝银锭就多为银尺。

   

  虽然广东省钱币学会的草芳老师在未见过实物前不敢百分之百肯定其为真品,但初步可判断其为明代的银锭。从图片中可见,该银锭颜色较深,有比较自然的包浆;而其气孔很自然,比例恰当,可信度较高。

   

  考究该银锭上的文字可见,其中时间提及“正德十六年”、“嘉靖元年”,地点提及“长秦县”、“唐胜承行”(应为钱庄),人物提及“郑大纪”、“陈隐夏”、“陈文”三人,可推测是在银锭上注明该银锭的来龙去脉,并告知该银锭为“五十两”。

   

  据了解,近年来市场上的银锭越来越稀少,大规格的如50两的银锭更是难得一见,即使是清朝的50两银锭的价格也已从五六千元翻倍至五六万元,更不用说明朝的50两银锭。因此草芳老师估计,如果该银锭为真品,其市场价格至少可达到10万元左右。

   

  在今年4月中国嘉德银锭拍卖专场中,3枚明朝的50两银锭均拍出高价,如明“建安县”50两银锭以20.16万元成交,明“长沙县桂禄银”50两银锭以8.96万元成交,明“袁州府万载县禄米银”50两银锭最终成交价为5.6万元。而历史上拍得最高的明50两银锭是2007年中国嘉德以156.8万元成交的明“永乐六年银作局”50两银锭,高价原因之一是该银锭为官方权威机构银作局所铸造。

   

  一般来说,有官印的就可能是官银,而民间银锭多为民间银号铸造使用,上印有银号名称。虽然有研究者认为,民间银号铸造银锭时,为了维护自身的信誉而把关可能更为严格,其银锭纯度与官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官银毕竟铸造发行较为正规,对于收藏者来说,收藏官银更为规范,而且地方性更明确。

   

  官银在市场上更为珍惜,但真品民间银号的银锭也较少出现。如本次另一位读者要求鉴定的“猪腰锭”,具有明显的清代银锭特征;上有“晋泰银号”,证明其为民间银号铸造发行的银锭。虽然从图片上判断,其规格应该是较小的一两银锭,但因为真品难得现身,因此其价值也不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