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解开MH17航班坠毁之谜?

(2014-09-09 23:36:35)
标签:

军事

如何解开MH17航班坠毁之谜?

张殿成

北京时间7月17日23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17号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附近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惨剧发生后,举世震惊。最令人关注的焦点,是谁击落了正常飞行的航班?

这个问题堪称悬案,不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整个航班坠毁事件的过程,只要解开以下三个谜团,“谁是MH17的凶手”?或许就不言自明。

第一个谜团:是不是“山毛榉”导弹击落了飞机?7月17日,马航MH17客机在执行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任务飞经乌克兰上空时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在第一时间,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就将“山毛榉”导弹与该事件相联系。早在6月30日,顿涅茨克的亲俄武装,通过社交网站展示了他们缴获的“山毛榉”导弹发射车,并声称可以操作它们。而在MH17坠毁后18小时,美俄双方都表示,侦查到了当地出现“山毛榉”导弹的信号。只是美方认为信号来自亲俄武装,而俄方认为信号来自乌克兰军方。

据荷兰安全委员会网站9日消息:“荷兰当局当日公布了针对MH17客机坠毁原因的初步报告,报告称马航MH17坠毁的直接原因,或因从外界而来的高能量物体,直接刺穿飞机,造成了结构性的损伤所致由此可见,航班是被导弹击落的,特别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山毛榉”导弹嫌疑最大。

第二个谜团:哪方用“山毛榉”击落了飞机?处于交战地域的三方势力:俄罗斯、乌克兰、顿涅茨克的亲俄武装都拥有“山毛榉”导弹,那么航班是谁击落的是呢?在航班坠毁后,乌政府迅速反应,仅6个小便公布了两段录音“证据”,矛头直指民间武装和俄罗斯。尽管随后二者予以澄清,但乌政府继续抛出各种“证据”,以制造舆论优势。目前看来,乌政府当初看似鲁莽轻率的表现,却收到了不少效果。一方面占据舆论优势,使得美欧加强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另一方面乌政府军恢复了对亲俄武装控制的顿尼茨克地区的攻势,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此前几个月都未取得的进展。

更诡异的是,在俄罗斯多次公布其掌握的信息及亲俄武装交出黑匣子后,美国竟一直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和证据。美国的情报体系24小时监控着全球,作为热点的乌东部地区更是美国监控的重点之一,连俄罗斯都掌握了事件当天的不少数据信息,很难想象美国没有相关有价值的线索,然而现实却是:美国官方迄今为止仍未提供自己掌握的信息。媒体公布的内容虽然往往有“美国情报机构官员称”“美情报人士认定”之类的字样,但这些内容一来没有确切的消息来源,二来发布的一些消息常常自相矛盾,外部也只能理解为西方媒体常用的“消息灵通人士”类的臆测。而美国官方之所以始终不布关于马航MH17坠毁任何类型的消息,要么是美国的情报体系存在重大缺陷,以至于连乌东部这种热点地区的信息都无法准确掌握;要么是美国掌握的信息中存在不利于美国及乌政府利益的内容,不便公布。显然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个谜团:马航MH17坠毁是“误击”还是“有预谋的袭击”?马航MH27坠毁4天后,俄国防部公布了一些与马航MH17航班有关的信息,包括俄雷达发现一架疑似乌军的苏-25战机曾接近马航MH17航班,仅有3-5千米的距离。而根据俄方发射阵地经纬度来看,正好处于亲俄武装控制的区域。可以想象的是,亲俄武装发射“山毛榉”本是想击落苏-25战机,但由于苏-25对导弹的成功规避,使得“山毛榉”导弹的跟踪系统及导弹制导系统瞄向其附近MH17航班。换句话说,乌军有意诱导亲俄武装发射“山毛榉”导弹,击落MH17航班。如果更进一步来说,MH17的坠毁完全是乌军及亲俄势力共同的“杰作”。

事件发生后,美国反复要求俄罗斯作出解释,并积极唆使和要求欧盟各国加大对俄制裁。而早在事件发生前,美国就一直想捆绑欧盟对俄实施制裁,但行动却远远落后于欧盟各国。因此,从美国的表现来看,其有意把水搅浑,让俄罗斯、乌克兰、欧盟各国为这件事情缠斗,美国便可置身事外,一面以联盟形式对俄进行打压和牵制;一面将欧盟及乌政府紧紧捆绑在美国的战略范围圈之内,以增强对欧盟等国的控制力。事实证明美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欧盟等国都相继对俄罗斯采取了进一步的制裁措施。然而,欧盟国家要单独与俄罗斯对抗是困难的,它们未来势必会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而身为“当事人”的马来西亚及荷兰的态度则比美欧更为理性和谨慎,也许正因为他们意识到,MH17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航空灾难,一旦应对失当,甚至可能成为一场政治灾难的导火索。对于小国来说,它们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承担这样一个后果。

MH17航班坠毁事件牵动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但正如电影《罗生门》所表现的那样,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当事人,每方都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解读和评价,甚至不惜隐瞒和篡改事实。时至今日,真相似乎已不是一些国家关注的重点,而如何在这一事件中获得最大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难道马航MH17航班坠毁298个无辜的生命血洒长空,还不足以让那些挑起战争的政治家和野心家们反思与忏悔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