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游练寺镇

(2011-12-13 13:16:46)
标签:

扶沟县

骑游

练寺镇

金大寺

联合国

救济

放赈

机耕队

拖拉机

美国人

     星期六,我和我的骑友霍其韶老师,冒着刺骨的寒风,骑游扶沟县练寺镇。

     回来之后,写博客的时候,添加不上图片,一添加就显示图片错误。

     自从玩博客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弄成,抻本事了。

     一直等到今天星期一上班,请单位的几个电脑“高手”“会诊”,有的说图片太大,有的说不符合图片要求,有的说是电脑系统问题。

     他们几个在我的电脑上一直摆治到上午10点多,也没有摆治好。

     我的一位同事采取“来回倒腾”的方式,总算把图片给我传上了。

     同事和我开玩笑:“中午你得弄个酒场,请请客。”

     我说:“中,中,中。”

     既然图片传上了,赶紧说说我和霍老师骑游练寺镇的事。

 

http://s7/middle/724bd941tf0697241b6e6&690

 

     练寺镇在扶沟县城的南边,离县城30华里。

     练寺镇历史悠久,因古代金大寺、天爷阁、奶奶庙等八寺相连,故取名连寺,后演变为练寺。

     骑车去练寺镇要经过永登高速扶沟站。

     永登高速路口有几幅巨大的宣传牌。

     其中一幅宣传牌上写着“吉鸿昌故里  全国果蔬十强县  省级纺织产业集聚区  中国.扶沟欢迎您”。

http://s2/middle/724bd941tb3db6654aef1&690


      星期六,天气预报最低气温零下4度。

      我和霍老师骑车走到练寺镇时,几个小孩子正在结冰的路坑旁玩冰冰。

      小孩子不怕冷,越冷越玩冰冰。

      我小时候,十冬腊月的时候,还敢拿着干净的冰冰吃。

      那种冰凉的滋味,从嘴里一直凉到肚子里。


http://s6/middle/724bd941tb3db668844f5&690


       天冷了。

       冰封小河。

       路边的小河结了一层冰。

      
http://s14/middle/724bd941t7862bd8bcfcd&690


      练寺镇金村金大寺。

      很早就听说练寺镇有个金大寺。

      金大寺,始建于元代,为元代驻豫节度使陈寓翰督建,当时共建有三座大殿,前门为元和殿,中门为祈福殿(慈胜寺),后门为乾坤殿。

      当时的建筑气势宏伟,香火极为盛行,堪比今日之太昊陵。

      金大寺几经战火,昔日的恢弘建筑被毁于一旦。

      现存的大殿,金大寺(慈胜寺)是在祈福殿的基础上重建的,为民国时期建筑。

      现在仍在继续重建之中。


http://s6/middle/724bd941tb3db66b94ac5&690


       古老的金大寺有着辉煌的历史。

       金大寺古老的痕迹已少得可怜。

       金大寺古老的历史已离我们渐行渐远。

       而金大寺在现代却是远近闻名的。

       金大寺在现代的闻名,缘于1947年2月这里住过6个美国人。

       金大寺在现代的闻名,缘于联合国在这里放赈。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援助遭受战争灾害的国家和地区。

       为此,联合国建立了国际性救济组织——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国民政府行政院也相应成立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

       扶沟既是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战区之一,又是著名的黄泛区,遭受双重灾害,是救济的重点县。

       1947年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救济总署农业机械垦荒第二队60人,50台链轨和胶轮拖拉机来到扶沟县练寺镇,4月又调拨来50台拖拉机。

       这么庞大的机械化垦荒队伍来到练寺,轰动了十里八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

       更令老百姓惊奇的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6个美国籍业务技术员也来到练寺,住在金大寺。

       能在练寺镇金大寺见到蓝眼睛、白皮肤、黄头发、高鼻梁的美国人,老百姓奔走相告,像看大戏一样看热闹。

       扶沟是黄泛区的腹心,遭受长达8年的黄水灾害,荒芜的土地无人耕种。

       机械垦荒队来到练寺时,正值春耕,100台拖拉机派上了巨大的用场,一台拖拉机一天耕地100多亩。

       扶沟县的南半部,还有西华县聂堆乡的大部分土地都是由机械垦荒队耕种。

       1948年,扶沟县人民政府在金大寺接管了农业机械垦荒二队。


http://s1/middle/724bd941t7862bd7faf70&690


      这座大殿是目前金大寺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建筑,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这里应该留下有6个美国人的足迹。


http://s9/middle/724bd941tb3db67638818&690


      金大寺院内的松柏郁郁葱葱。


http://s3/middle/724bd941tb3db673f5462&690


     我和霍老师在金大寺遇见几位信女。

     她们都是金大寺附近的人。

     霍老师问几位年龄大一点的老者,小时候,见过没有见过美国人?

     三四位老者都说见过。

     她们给我和霍老师讲起64年前见到蓝眼睛、白皮肤、黄头发、高鼻梁美国人的情景。

     64年在偏僻的小乡村见到的美国人,是到目前为止,她们唯一一次见到的外国人。


http://s3/middle/724bd941tb3db671f7e52&690


     她们告诉我和霍老师,1947年,美国人来金大寺的时候,她们只有七八岁,躲在大人的身后来看美国人。 

     既好奇,又害怕。

     好像6个美国人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

     6个美国人,很友好,还叽里呱啦用人们听不懂的外国话,和前来看热闹的人打招呼。

     6个美国人,有时还伸手摸摸小孩子的头,吓的小孩子赶紧跑开。


http://s16/middle/724bd941tb3db671977df&690


      冬日暖阳下,霍老师倚门而立,与信女娓娓而谈。


http://s10/middle/724bd941tb3db67a8c4c9&690


       在金大寺附近,霍老师遇见了老熟人金老先生。

       金老先生是练寺镇金村人,退休前在县邮电局工作。

       金老先生祖祖辈辈居住在金村的金大寺附近。

       金老先生听我和霍老师打听机耕队的事,领着我和霍老师去看机耕队的遗址。

       金老先生和霍老师的脚下就是64年前机耕队的遗址。

       机耕队遗址就在金老先生现在住房的前面。

      
http://s16/middle/724bd941t7862bd8ebc6f&690


        金老先生说,前两年,就是在金老先生和霍老师脚下,村民起土的时候,还挖出成块成块当年机耕队修理拖拉机时,机油浸过的土块。


http://s3/middle/724bd941tb3db66aeace2&690


       这个碑头是最近在金大寺附近挖出来的。

       看着雕有龙型的碑头,就知道金大寺有着非凡的来历。


http://s1/middle/724bd941tb3db66d47c70&690


      周口市文物保护单位慈胜寺(金大寺)大殿的标牌,静静的躺在地上。

      冬日的阳光洒在标牌上。

      半阴半阳,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http://s14/middle/724bd941tb3db67c8b04d&690


      告别了金大寺,回去的路上,一位村民在路边刨树疙瘩。

      我和霍老师给他说话,他只顾低头干活,没有怎样理我和霍老师。


http://s6/middle/724bd941tb3db67dd8c55&690


     路过练寺镇新练寺村,在村东二三百米处,有一所气派的“练寺希望小学”,这所在县里数一数二的村级小学,是原河南省交通厅厅长石发亮在任时,牵头为家乡出资兴建的。

    当时石发亮回老家参加了奠基仪式。

    可学校教学楼还没建好,石发亮就出事了。

    站在这所“练寺希望小学”门前,感慨万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