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2018-01-15 12:48:35)
分类: 北京昌平

    2017年底,应朋友的邀请,一群自媒体的朋友,走进了这个小山村——昌平区流村镇马刨泉村。这是我第二次走进这个村庄。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马刨泉村过去是昌平老峪沟乡的一个小山村,后来乡镇合并到流村镇。从老峪沟的名字,就知道这里的地形地貌了。

小时候,一提昌平的山区,就能够想到老峪沟、高崖口,黑山寨,上庄、下庄。老峪沟可以说是昌平的深山区。马刨泉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山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马刨泉的村名,听着就知道有故事。传说,当年北宋名将杨六郎,行军打仗到达此地,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全军没有水喝,很是着急。杨六郎的马脱缰而出,来到一块土地前,用梯子不停的刨地。大家围了上来,纷纷疑惑?莫非这马有灵气,知道下面有水吗?于是大家赶紧动手,往下挖土,果然一股清泉涌了出来。为了纪念这段故事,就把此地叫马刨泉了。哈哈!故事还有别的版本。有出入,但意思差不多。这些终究是传说,杨六郎也没有到过此地,这里是辽国的腹地了。正史记载,北宋往北,最远打到北京城西直门外的高梁桥,结果宋太宗被打的,骑着毛驴跑了。

    明代的时候,这里倒是大明朝与蒙古族经常交手的边塞之地。这一带有很多关于杨家将的动人故事。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还有很多历史遗迹,都和杨家将有关系。如穆桂英点将台,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五郎影,六郎像之类的。【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个人大胆猜测,这些故事应该出自明代,鼓励士兵守卫边疆而编出来的。当然了500年后,这些都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第一次走进马刨泉村,是因为村中有三座小庙,【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一座明代守边将军的墓地,【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文物。

今天在村里人的陪同下,再次走进村中,在村里细细的走了一遍,发现了一个藏在大山中的秘密。什么秘密呢?就是村中还有很多空置的老房子,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这些老房子动不动就要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而且由于近些年,各种原因,造成老房子被空置,留下了原汁原味的老房子,老院落,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一砖一瓦,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一门一窗,【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都是当年的原物,都充满岁月的痕迹。都是记录了当年的历史。这些院落中,不乏还有当年的豪门大户。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只言片语间,留下了太多的历史记忆。这些都是渐渐远去的传统文化。【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猛然间的一个念头,现在都市人,内心深处苦苦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远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宁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这里无人潮涌动,有的就是青山绿树,有的就是虫鸣鸟啼!还有就是留在记忆中的老房子,老院子。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记忆中老家的模样。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这就是乡愁。

    村子周边,也是人文古迹荟萃之地。长峪城【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镇边城【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横岭关【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白瀑寺【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马刨泉古长城【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地方。

    有实力,有想法的朋友,可以来村里走走,看看。或做精品名宿,或作私人会馆,都是不错的选择。

   

顺道给大家介绍一处农家院吧!它就是位于马刨泉村的青山悦。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主人家就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女主人有文化,经营着流村地区最火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情牵老峪沟梦绕老家人。公众号的内容就是宣传流村老峪沟,介绍老峪沟地区的风土人情,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宣传老峪沟,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峪沟,能够走进流村的老峪沟来,能够把乡亲们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卖出去,能够帮助乡亲们致富。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男主人就是马刨泉村人,夫唱妇随,两个人深入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他们经营着马刨泉村目前唯一的农家院——青山悦电话:13716314920

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乡亲们,投入到农家院经营中来,从而带动马刨泉村的乡亲们致富。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古迹,很多文化,值得我们去发掘、记录、整理,动动手指,拿出相机,手机。去写,去拍吧!然后讲给大家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来!

 (作者:大槐树,70后已经不再年轻,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民间古迹的记录者。 【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热爱文物古迹,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老东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古迹的美丽。四海漫游路上的探路者,喜欢把旅游中的景物,推介给大家。

   本人还有微信公众号:大槐树,欢迎朋友们关注。【北京昌平】马刨泉村


     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更多的历史,更多的传统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转发、点赞、赞赏。大家的支持,创作的

动力。大槐树微信号的精彩,有你的力量。

  注:请尊重版权,本人作品中的照片和内容,如果被官方、商业、网友个人使用,请标明出处。最好在微信里留个言,告诉本人一声。如果有需要照片原版,请联系,谢谢,敬请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