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北镇】北镇庙

标签:
旅游辽宁北镇医巫闾山北镇庙 |
分类: 辽宁 |
医巫闾山为五镇山之北镇。
所以该庙宇被称作北镇庙,为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自古游闾山者都要先到北镇庙祭拜,故有先祭庙,后游山之说。
北镇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
现在的北镇庙格局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扩建的。
北镇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9米。在其中轴线规模宏大,殿宇建于“工”字型高台之上,巍峨壮观。
【石牌坊】

【神马殿】
该殿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18.5米,进深三间,9.25米。顶覆灰瓦及吻兽,南侧置格扇式门窗。殿内梁架施以彩绘。殿内两通石碑,东为光绪十八年(1892)之敕修北镇庙碑,西为无字碑。
【钟鼓楼】
钟鼓二楼始建于明代弘治间,后于万历、清康熙、乾隆、光绪各朝多次重修或维修。
御香殿用于贮藏朝廷祭典所用香火和供品、陈放朝廷诏书的庙宇,又称龙亭。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顶覆灰瓦及吻兽。殿前月台下东侧有焚香亭,西侧原置石造日晷(基座犹存)。月台的东西两侧和石阶之下立有清代皇帝的御祭、游山诗文碑14通,气势恢宏,壮观。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大木架结构,绿色琉璃瓦,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殿内北部中央的神坛上供有一尊“北镇山神”,
东西两侧的墙壁上,绘有明代开国元勋32人的画像。此壁画将单独介绍。
更衣殿三间,是祭祖者入大殿朝拜前,更换衣服的地方。
【内香殿】内香殿三间,是存放地方官员祭品和香火的地方。
【寝宫】后殿是山神夫妇的内宅,规模仅次于正殿,殿内有山神夫妇及童男童女塑像。
庙宇西侧建筑:
【转运台】
古有五岳、五镇之说,五岳的名气太大,而五镇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北镇庙作为祭祀北镇山的重要场所,历朝历代为帝王将相所重视,多有建设,形成今日之规模。
(本人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如果你喜欢文物古迹,喜欢旅游,就订阅关注吧,如果觉得好,就推荐给你的朋友,大家的支持,是创作的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