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温泉号称“关外第一泉”,位于赤城县城西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距张家口140公里。赤城县环境清幽,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12.6℃~26.1℃之间,有“取暖不用煤,纳凉不摇扇”之誉。
四周峰峦青翠,绿树蓊郁,是不错的避暑胜地。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中曾记载:“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之北,实有汤泉,去燕京(北京)三百里”,说的就是赤城温泉,可见赤城温泉历史悠久。
过去此地十分盛名,文人墨客,封疆大吏多来此地,留有墨宝,形成了今天众多的碑刻。古刹瑞云寺还留有遗迹。现在此地形成众多度假村。现存古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瑞云寺,另一处是赤城温泉石刻。
瑞云寺 隋唐时期,就被辟为道场,明宣德初年,杨洪亲发现温泉,见瑞云寺内残垣断壁。杨洪奉行“修好一座庙,胜养十万兵”的信条,决心重修瑞云寺。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杨洪出资重修瑞云寺。寺在泉左百步之地(今中疗区),分山门、金刚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阁、二郎庙、关公庙、方丈室、僧舍斋堂,一应俱全。宝殿内中奉释迦佛,文殊、普贤狮象列侍;壁绘十八罗汉和观音大士幻化之态,殿后还供养着石雕施主,以启后人。每年三月三,香客云集,
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和康熙十年(公元1671)都重修和扩建,近三百年中,存庙宇80多间,“庙地”300多亩。很可惜,如今的瑞云寺早已经没了踪影,只留下几处遗迹,叫后人知道这里曾经有一座宏大的寺庙——瑞云寺。
【重修瑞云寺石碑】
该碑在主路的西侧高台之上。



【古松新桥】
几株古松树和一座新修的石桥,此地原为乾隆年间一位出家人的墓地,后来在修建度假村的时候,在此地修建了一座石桥。


【温泉塔】
温泉塔位于瑞云寺遗址东,温泉度假村内,财政宾馆后花园中。瑞云寺塔,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塔身为八角七层密檐式僧人墓冢塔。塔铭已佚。该塔通高11米,原为须弥座,后用石头加固并包砖装饰。座上雕仰莲三重以承托塔体。独特之处在于八角形倚柱也作七层密檐式塔形。为明代建筑,具有辽代风格特点。现在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赤城温泉修建一新,成为赤城的著名旅游景区,有重修的碧霞元君祠。





【孝庄浴池遗址】由于康熙帝亲陪皇祖母孝庄文皇后在这里驻跸,洗浴多日,而修复一处浴池。哈哈

【石刻】此地石刻众多,分新旧石刻,旧石刻分别为:
佟麟阁手书“赤泉”


“淼汤松声”


“寒谷温泉”


“温泉七律诗”


“关外第一泉”

“万物静观”

“洗心”

还有一些新的石刻也在路边,或许过了500年也成文物了。哈哈

赤城温泉是赤城地区最为有名的地方,无论是寻古,还是游览,都是不错的地方,值得一游。
(小序:清晨我们开着车就来到温泉景区,将车停在路边,就去寻找温泉塔,问了好几个人,居然不知道,其实就在楼旁边,塔还是挺壮观的。回来后,找到瑞云寺重修碑,也是杨洪老先生的功绩啊。
温泉景区修的不错,挺漂亮的,还不收门票,适合代家人一起来,哈哈。石刻就散落在中间地带,很好找。可惜把这些石碑都以保护的名义,用玻璃给罩起来。这又不知道是什么专家、领导的意思,石刻的损坏天然的因素主要是风吹雨淋和天气冷热。而如今玻璃罩起来,风到是吹不着,而夏天水汽闷在里面,加上高温暴晒;而冬天里面的水汽又冻成冰。可见罩上玻璃罩是对文物的破坏,假如有幸,当地领导看到了,能够去掉玻璃罩子,别干这画蛇添足的事,真是文物的幸甚,我辈文物爱好者之幸甚。
从景区回赤城吃早点,又好吃又便宜,感叹:应该在大城市工作挣钱,到小城市来享受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