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

标签:
旅游西安碑林孔庙碑刻 |
分类: 陕甘宁新 |
【影壁】影壁外侧有砖雕“孔庙”二字,为清末书画家刘晖所书。
下图为影壁内侧【太和元气坊】该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是当时的皇族朱惟柪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的,取“合会大利,利贞万物”之意。今天看来,怎么也看不出400两黄金啊。
【石狮子】牌坊东西两侧为进入孔庙的门,门以无稀奇,门口的两对石狮子值得一看。【泮池】太和元气坊前,有个半圆型的池子,它叫“泮池”。“泮池”最早建于元代,后几经修葺。在古代礼制中,天子之学叫辟雍,诸侯之学叫泮宫,泮宫东南和西南方向有水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泮池上有桥,叫泮水桥,为古时学宫之桥。池中有石雕龙头吐水。
【棂星门】位于泮池前,元代为两扇门,清代改为三扇门,中间高两边低。
门的上端,中有火焰珠,上刻两条升龙,背后刻祥云及宝珠,两侧有麒麟。
门额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
棂星门外的一对石狮子很小,很精彩。
【华表】位于棂星门内,两对石柱,叫“华表”,柱头上蹲兽。最初是臣民提意见的地方,后来演绎成装饰物。【戟门】又称仪门、至圣门。建于明代,面开三间,中为大门,两边有配室,供祭祀官员整理衣冠、熟悉仪规之用。在过去,门的两侧陈列兵器,武官须将兵器放下,才能进入孔庙。
【大夏石马】西亭内的石马,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
大夏即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定都陕北的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417年攻占长安,命其长子赫连璝(guī)为大将军,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在马的腿部刻有“大夏真兴六年(即424年)……大将军”等字。
【唐景云钟】在东亭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唐代悬挂在景龙观的钟楼,明代移至钟楼,1953年移入到此地。唐景云钟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钟身铸有唐睿宗李旦撰写的铭文292字。
【清代御笔碑亭】中轴线两旁,有7座八角攒尖黄色琉璃瓦碑亭,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亲自为平定朔漠、大小金川、青海、回部、准噶尔等地叛乱,所写的纪功碑,为满汉两种文字。【院外的三通石碑】
下碑,碑阴处刻大字“澹然亭”三字,周围刻飞鸟,很是新颖少见。
下碑为明朝成化年间“重修西安府学文庙记”碑。
下碑为元大德年间皇帝圣旨碑。
【石台孝经碑亭】碑亭上悬匾额“碑林”二字。
亭内四面石碑一通,该碑刻于唐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释并书写孝经。此碑由四块石头组成,于北宋移至此地,是碑林中最早的展品。
【碑林展厅】里面存放的石碑太多,从汉到清1000多块碑石。
没有时间细看,挑选几块特殊的石碑与大家分享。
【西安石刻艺术室】室外有众多的拴马桩,简单的拴马桩,顶部雕刻有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和人物,精彩呈现,有时间单独展示。
室内石刻展品都是重量级的,精品太多,以后将单独介绍。下图为唐高祖李渊陵前的石像生——犀牛,体型巨大,绝对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