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现存明代古迹——常乐寺。
常乐寺村东西各有一个石头城门,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像城池一样。城门楼顶已坍塌,只剩下劵门,下图是东门的正面。

下图是东城门的背面。
门洞进深约2米多,是双层城墙,
东西城门正面各有一幅对联,内容非常大气,气吞山河。
东门的对联。上联是:“纯忠万禩名禋永”;
下联是:“世德千秋带礪长”。

横批是:“凤诏旌忠”。

下图是西门。
西门上联是:“浴日丰功垂宇宙”;
下联是:“凌云正气壮山河”。
横批:“鸿猷翼圣”。
(备注:以上四张照片是从天翔处暂借使用的,对机会再补拍吧)
从对联的内容上看,肯定是评价人的,还不是一般的人物,只有是足够大人物,才配的上这两幅对联。
两侧各有一块四方形的凹槽洞,是以前搁置城门门闩的闩孔。
村子周围城墙,是大块鹅卵石加青石白灰堆砌的,保存的比较完好,与城门一起,将过去的村子保护起来。
就从这城楼与城墙,能够看出常乐寺村,历史地位不一般。
进得城门路边的一株大槐树。
沿着主街走,村子不大,常乐寺就在村的中间。下图是常乐寺的山门,面宽三间的无梁殿,内有哼哈两位天神。

下图是山门的背面。

进得门来是二殿,新修建的。
寺庙正在修建中,绕过新修的二殿,两侧是面宽7间的东西配殿。
正殿是老的,面宽3间,前出一步廊。

殿前彩绘。

两侧走廊墙上的人物壁画。

殿前的石碑,赑屃的头是新配的。碑是明朝成华年间重修常乐寺碑记。



还有一块石碑忘了拍了,只好从网上找了一张,碑上面有一个孔。
还有几块石碑躺地,没有立起来。看来把一块石碑很好的立起来,也很难啊。

大殿的后面,现在新修建了一座亭子,下面是口古井。
寺院外围有高大的鹅卵石砌成的围墙,寺院围墙外是村子的城墙。
村外还有两座太监墓,是明朝末年司礼监太监王安和另一位,都已经被盗。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从网上找了张照片补上。

至于什么人修建了常乐寺,为什么又修建了常乐寺村的小城池,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该寺庙和明朝崇祯年间大太监王承恩有关;
第二种:是和明朝天启年间大太监王安有关;
第三种:是和弘治年间太监刘山有关;
第四种:是和永乐年间国师姚广孝有关。
本人简单的认为和姚广孝关系最大。
第一从门上的对联的内容,可以看出只有很大的人物,才配的上,刘山排除了,弘治年间太监刘山,没有这么大的功劳和名气;
第二,王承恩与崇祯帝殉葬,明朝灭亡,清朝不可能花那么多的金钱和力量给其修建城池。
第三,王安功劳很大,崇祯帝对其褒奖,但年代对不上,常乐寺内有明成化年间重修碑记,将其也排除了,
第四,最有可能的就是姚广孝了,功劳、地位与城门上的对联相对应,年代为永乐朝,又在成化朝之上。姚广孝是和尚,出资修建常乐寺很正常,可以作为修身之所,类似于今天的别墅。为了保证国师的安全而修建了城池。再说姚广孝的墓地就在常乐寺村外。姚广孝这种国师、帝师级别的人物,再加上年事已高,提前选好百年之后的安身之所也很正常。所以我认为常乐寺是姚广孝修建的,有可能以前就有寺庙,而姚广孝将其扩建,而形成今天的格局。
常乐寺不一般,一座“城池”,只为一座寺庙而建,少之又少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