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黑龙关村村北,河北岸,山脚下现存一处修复后的古迹——黑龙关村龙王庙。

该龙王庙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庙宇北靠大山,南临大石河,寺前河水面宽约100米,庙内供奉着龙王爷和龙王奶奶。《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祠祈》记载:“在县治北七十里大安山之上,有龙湫,深不见底,相传有黑龙君居之,元至正十年,京师大旱,遣留守都事萨里默色往祈,大雨霈足,于是依山而修坛,后修建龙王庙。”
龙王庙自建立起,一直是方圆百里乃至京城群众的祈雨之所。《艺林旬刊·游山专号》记载:“元明以来,祷雨辄应。”
龙王庙的劫难开始于文革时期,龙王像被拆毁,后于庙中设革命烈士灵牌供学生及群众凭吊祭奠。20世纪七、八时年代,庙正殿被拆毁,仅存钟鼓楼,20世纪90年代寺庙重修。重修后庙坐北朝南,红色围墙内四合院布局。过去二月二龙抬头。从二月初一到二月初三,在龙神庙举办庙会,到二月初一,各乡镇的花会,如大鼓、高跷会、中幡等就开始耍把,人山人海,兴盛一时。四方香客,地方官吏虔诚祈雨。场面壮观。
现如今黑龙关村龙王庙对外开放。从东侧的山门进入。
里面是一座北侧配殿。
进得二门是钟鼓楼。
南殿是山门殿。
北侧是正殿
殿前有两通石碑,西侧的是元碑。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翰林学士欧阳玄撰《创建黑龙潭庙碑记》。
东侧的古碑是清乾隆年间重修龙王庙碑记。
正殿门外上方高悬雍正皇帝御笔“甘泽普应”。据说,清代庚戍年仲夏,雍正皇帝深感其降雨解灾,亲题“甘泽普应”,赐匾黑龙关村龙王庙。

殿外两侧柱子上对联为乾隆皇帝御笔钦赐。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朝廷拨专款重修庙宇,并御笔题联:“御四海,济苍生,功能配社;驾六龙,享庶物,德可参天”。

以上两幅皇帝御宝早已被毁,如今所见为新作。
殿内供奉龙王爷和龙王奶奶。上方悬挂有一方匾额“道法自然”。
正殿走廊两侧有“龙王吐水”的砖雕两块。
东西两侧配殿供奉十二生肖。
再往西还有一座观音殿。
往西院外有一座半砖塔。一座较完整,
另一座只有塔底部。
近年来,佛子庄乡举办“二月二酬龙节”,提升了佛子庄传统民间文化。2012年7.21大雨,滚滚大水就从龙王庙脚下的大石河,匆匆而过。如今还能够看到遗迹。
一座龙王庙宇,被两代父子帝王垂青,又是赐匾,又是提联的,恐怕全国也不多吧。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