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安济桥畔——沙河清真寺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北京昌平 |
该清真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一种说法是有了安济桥就有清真寺;另一种说法修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后历经多次修缮,现在保存完整。文物部门称其为南一村清真寺。2003年7月被昌平区人民政府列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进得第一道门之后是前院,中式山门,三个门。中间门洞高,两侧低,中间门楼正中匾额“清真寺”。文保石碑在南侧下方矗立。
门楼顶子为単檐歇山顶。砖出檐仿木结构,造型精美。
山门北侧门楼旁边立着一块石碑。是“中华民国四年十月,昌平县知事、告示碑”。
下图是山门的背面。
正对着山门的就是二门,形制是垂花门。垂花门内原来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得一真源”为清代顺天府同知杨某书赠与沙河清真寺,可惜文革时被毁。
垂花门前有一对石鼓,十分精美。
二门打开后,每扇门前各有一块倚门石墩。
进入二门后,是门楼与两侧的抄手游廊。
门楼与外面的山门正对着。
门楼用抄手游廊把南北配殿连为一体,下图是北侧配殿。
正殿坐西朝东,是全寺的主体。与望月楼连为一体。
殿前柱子上有两幅对联。
“万化归真”
“西域流芳”
殿前走廊内有两块石碑,北侧石碑是“大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石碑”
南侧为“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石碑”。
望月楼为黄色琉璃瓦顶子,不知道什么年代受过皇帝的封赐。
该清真寺西侧有一座大门,常年不开。但凡路过于此地的人,都认为那是正门。
门北侧墙上标有“昌平路200号”
下图是站在过街桥上拍摄的清真寺图,
乘车路线:德胜门坐345路快车,到沙河下车往回走,路东。
开车路线:京藏高速东侧辅路,过沙河南大桥,有一条路沿着河边往东开,将车停在路边,从过街桥下往东走,找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