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南门外现存一处古迹——泮宫石坊。
该石坊是昌平地区现存年代最久,雕刻精美的石牌坊,比十三陵的石牌坊还要早,只是在居庸关旁边,名气都被居庸关给淹没了。居庸关所在的山沟被称作关沟,是北京燕京八景之“居庸叠翠”所在地,其自身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又评出七十二景,如今好多景致都难寻踪迹了,泮宫石坊就是七十二景之一,历史悠久,保存完整。
明朝初年在居庸关处设置隆庆卫,正统元年修建儒学宫,天顺七年重建,原有房舍45间,后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民国时被毁,多存遗址。今泮宫石坊犹存。泮宫石坊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由太监梁嵩出资修建。坐西朝东,泮宫石坊是儒学的棂星门,石坊西面是儒学,石坊与儒学之间原有一座石桥——状元桥,也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现已毁。昌平区没有将其列入文保单位,不知道是不是将其作为居庸关的一部分,被列为国宝了。
泮宫石坊为三间四柱石牌坊,主体材质为花岗岩。
下图是石坊背面,

中间横梁处刻有“泮宫”二字,泮(音:同“盼”)意思:一、融解,分散。二、泮池,旧时学宫前的水池。
泮宫二字两侧有小字,记录了牌坊修建时间和修建人,南侧写着“钦差分守居庸关等处尚衣监太监梁嵩立”

北侧写着:“大明弘治十七年岁次甲子仲夏上浣吉日”。

石坊两侧横梁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

横梁上面分别有三个火焰珠,雕刻精美。
四根柱子上面分别有四只小狮子,两两相望。

中间横梁上面的云朵构件,分别雕刻有“日”“月”二字,

石坊前有石栅栏,北侧的保存完好,
南侧的有残缺。
500多年的泮宫石坊,看到过文人墨客,来到儒学的顶礼膜拜;听到过学子们的朗朗书声;看到居庸关前的刀光剑影;听到关沟内的人喊马叫。500年多少人和事都匆匆而过,只有这泮宫石坊依然矗立在那里,看着人们南来北往匆忙的身影,向人们诉说着风云变幻的世间沧桑。
(小序:2013年1月17日,坐车本来是寻找,在居庸宝成山庄的居庸关王氏墓的,公交司机不认识,就把我拉到了居庸关总站,在猛然间看到了泮宫石坊就在路边,眼前一亮,原来泮宫石坊在这儿。故去的有关资料上介绍有泮宫石坊,可新资料上就没有介绍,一直认为可能泮宫石坊不在了;我过去一直认为在昌平二中,后来没了,原来弄错了。一直在居庸关旁,欣喜若狂,就赶紧的来看了。挺好的,值得一看。
回来查资料,还有一通明朝嘉靖二年立的《重修隆庆卫儒学记碑》,以及儒学的旧址等,在石坊的西面。当时我不知道,就没有去寻找,下次去时再找吧。
乘车路线:昌平南口环岛换68路到总站,居庸关下车,往回走,过居庸关南城门洞,就在路西边的高坎上。
开车路线:走110国道,到居庸关停车场,存车,往回走,过居庸关南城门洞,路西高坎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