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前行在教研路上 |
论文题目 |
借班上课中冷场之思考 |
||
作者 |
程利军 |
联系方式 |
13133086826 |
单位 |
孝义市第六中学 |
职务 |
教师 |
关键词:冷场 |
|||
中英文摘要: 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师生互动协调的课堂是每个教师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但在借班上课时难免会出现冷场现象,几乎每个教师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那该如何处理这样的冷场现象呢?我觉的我们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去化解冷场,将课堂变得热气腾腾 |
|||
正文: 借班上课中冷场之思考 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师生互动协调的课堂是每个教师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但在借班上课时难免会出现冷场现象,几乎每个教师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那该如何处理这样的冷场现象呢?我觉的我们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去化解冷场,将课堂变得热气腾腾。例如: 一、利用课前的热身活动,打破坚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前的热身活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期待和向往的心理,思维进入兴奋状态,自然地融进学习中。另外它也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控学生的情绪,为开展新的语言项目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对于借班上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唱英文歌、做游戏、对话、猜谜等活动拉近与所借班学生的距离,打破坚冰。 二、巧用激励评价,加油鼓劲。 当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充分肯定时,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反之,如果教师非常苛求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一定会泯灭学生那火一般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挫折体验,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满足中激发表现欲望。例如:“Well done!”“Excellent!”“You are a sunny girl”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适时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或一些小的贴画、印章等进行激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认可的动作,都会让学生兴奋无比,从而更积极地投入新的学习。 三、迅速替换问题,降低难度。 当问题太难而使课堂出现“冷场”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李代桃僵”法,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另用一个自己把握之中的类似问题来替代,把学生探究方向转嫁到新问题上,课堂就会不再“冷场”了。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我问学生:“How does Han Lin like buying clothes or other personal things for people?”被抽到回答的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出现了冷场现象,我立刻换了一种方式去问:“What does Han Lin think of buying clothes or other personal things for people?”学生立刻反应过来,回答道:“She thinks it’s hard.” 四、适时“回梳”
疏通思维卡壳 例如在新阳初中送教下乡时,当我让学生利用八年级上九单元的目标语:When were you born?I was born in …去练习对话时,学生因忘记了月份单词,练习起来结结巴巴。这时我及时停下训练,插进月份歌与学生一起复习月份的读法,待学生熟悉后,再进行前面的练习,效果就好多了,课堂气氛也重新热气腾腾起来。 五、激将法 我们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激将”法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欲望,使冷场次数大大地减少了。而且我觉得“激将”的最佳时机是在意识到要“冷场”或刚进入“冷场”时。这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说,“这个问题‘难’极了,我估计没人能回答得来!有谁答得来,下课后罚我给大家唱支歌!”“回答问题错了没关系,关键是要敢说。我允许大家出错,但估计还是没人敢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女同学可以回答得来,不用回答了,男同学不太行,不服你试试!”等等。 六、巧妙营造互动的课堂 学生不愿主动举手,其实是学生的主动权和参与权被教师制约的表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心理上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中一切以服从教师意愿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你教我做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形式,以实现师生间平等互动的教学效果。 七、增加知识底蕴,提高专业素养,防止冷场。 教学出现冷场的现象归根结底是教师知识底蕴和专业素养有差距。为了避免冷场现象,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提高专业素养。以使自己拥有宽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见识、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并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养,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教师;我们必须勤于思考、敏于比较、善于调整,做“创造型”教师。同时,要求我们强化反思意识,善于反思课堂具体问题,深入思考对策,提高教学艺术,提高驾驭复杂多变课堂的能力,做“研究型”教师。一个底蕴十足、素养高深的教师,必然会让课堂冷场尽可能地销声匿迹。 八、走近学生,避免冷场 我们讲课前都会精心的设计课堂,备教材,但往往会轻视被学生这一环节,因此所设计的课堂多多少少会有所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出现冷场现象。我觉得我们教师课前不管怎样去做精心的预设都不如走近学生,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交流,这是避免冷场最有效的良方。例如:前几天在七中上研讨课,我讲的是九年级Unit13单元的Reading.我以学生喜欢的话题“过生日”导入新课,问学生你过生日时,会收到许多礼物,那你收到这些礼物时你的感觉是什么?这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举手畅谈自己的收到礼物时地感受,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很好地铺垫,避免了冷场现象。 总之,只要我们做一个善用计谋的智慧型教师,就能巧妙地应对“冷场”,让你的课堂更精彩。 |
|||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 [2]柴全喜.打破课堂沉默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与职业,1999 [3]姜新生.“无问题学生”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课堂沉默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4 |
|||
撰写心得: |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