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实战篇》

标签:
教育 |
分类: 摄影技术日记 |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http://s16/middle/723fdcfdgae9cf0e5002f&690《实战篇》" TITLE="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实战篇》" />
http://s1/middle/723fdcfdgae9cf14fd6d0&690《实战篇》" TITLE="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实战篇》" />
http://s10/middle/723fdcfdgae9cf1baa3f9&690《实战篇》" TITLE="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实战篇》" />
本来不想说这个问题了,因为与此有关的话题在各个摄影论坛已经说得烂得不能再烂了。但我发现,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满头雾水地问“50mm的标头放在D80上是不是就变成了75mm的焦距了?”或者,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坛子里发新贴,兴奋地告诉大家他对镜头焦距、视角或者景深方面的种种“新的发现”或“新认识”,从而吸引了很多人对这个“复杂”的问题重新探讨,反复提高。但不少人发现,有时候越探讨,脑子越乱。因此,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在这里澄清一下与其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先把结论放在这里:
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
2. 尼康100mm焦距的全画幅镜头放在DX画幅的机身上相当于150mm焦距 —— 这种说法可以接受,
一是因为“相当于”不是“等于”,二是因为这句话如果说全了就是“尼康100mm焦距的全画幅镜头放在DX画幅的机身上相当于150mm焦距的视角”;
3.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
4.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要搞明白这些道理,首先要搞懂基本概念。
下面先说说焦距、视角和画幅。
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尽管两种拍摄条件不同,一个用全画幅+150mm焦距镜头,另外一个是DX画幅+100mm焦距镜头,但由于两者成像时的视角相同,结果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便一样了。因此,人们便发明了一种说明相同焦距镜头在不同画幅相机上使用的表述方法,即“相当于”三个字。我们可以说,100mm的镜头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就相当于150mm焦距(视角)。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当于”,指的是视角效果,不是说镜头的100mm焦距变成了150mm,因为人们经常把括弧里面的“视角”两个字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更完整和更正确的说法就是,“100mm的镜头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其视角相当于150mm焦距的镜头”,这种说法能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
其实,尼康公司自己也一直使用后一种说法,我们来看看D200和D40的使用手册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描述吧:
D200使用手册:
图11:
D40使用手册:
图12:
由此可以看出厂商对该问题的严谨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尼康公司后来出了一些DX画幅专用镜头,尽管它们不支持全画幅像场,但依然在镜身上标明其实际焦距(比如17-55mm/f2.8),而没有写上乘上1.5倍后的焦距的原因。
下面说一下景深问题。
景深和焦距的关系无需进行复杂的论述,只要想一想卡片机一类的小DC与单反之间的差别就行了。很多从小DC用户过渡到单反的用户经常会发现,单反居然不如小DC好用!以前用小DC时几乎拍一张是一张,张张清晰,可用了单反之后就经常发生主体模糊、对焦不准的现象。所以便得出了“单反不如小DC好用”的结论。另外,还有一些人在没有搞清问题的真正原因之前,上摄影和器材论坛学习了一番,掌握了一些术语,于是发出了“我的镜头(或机身)跑焦”的大声惊呼!如果光圈再用得大一点甚至全开f1.4,跑焦的“问题”就显得更加严重了。其实,这就是由于数码单反的焦距远远大于小DC,景深变浅了许多的缘故(当然,真正的跑焦问题除外)。
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结论。这种小DC现象恰恰说明了焦距和景深的关系。即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另外,说一句额外的话,由于小DC的焦距只有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例如佳能G7为7.4-44.4mm),由于景深太大,所以很难拍摄出人物清晰而背景虚化的图片。
图13:
大家看看上面这张图,人家佳能G7标注的焦距也是7.4-44.4mm,没有乘以任何换算系数。
二十三、什么是恒定光圈镜头?
曾经看到有的网友提问说:恒定大光圈镜头怎么那么贵啊?但永远是f2.8的光圈可怎么用啊?这些问题听起来确实很恐怖,试想,如果你买了一辆车,哪怕档次再高,如果永远只能开一挡,那还怎么开呢?
提这种问题的人看来还是没有搞清楚基本概念。首先,恒定光圈的概念是相对于变焦镜头说的。有的变焦镜头非常便宜,比如不带防抖的70-300mm/f4.5-5.6才几百元钱,而有的变焦头则要上万,比如尼康新出的24-70mm/f2.8。后者贵是因为后者是恒定大光圈,无论你将焦距调整到多少,都可以使用f2.8的光圈。同样,佳能的24-105/F4镜头也是如此,无论是在24mm焦距还是105mm焦距,都可以使用f4的光圈。而70-300mm/f4.5-5.6由于不是恒定光圈的,所以尽管你在相机里使用光圈优先,把光圈调整为f4.5,但只要你把焦距拉到长焦端,光圈就会变小了。
恒定大光圈镜头为了保持能够恒定使用f2.8的光圈,所以镜身一般很大,因此成本也高,所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二十四、镜头的最佳光圈是怎么回事?
有的人曾经问我,你的照片怎么经常使用f5.6的光圈啊?我回答说,f5.6是我那个17-55的镜头的最佳光圈。然后,他又问,为什么不使用f22啊,不是光圈越小越清楚吗?
看来问这种问题的人是把景深和分辨率的概念搞混了了。最佳光圈的意思是,任何一只镜头,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镜头,都有成像质量最好的那一档或若干档光圈。在这一档或这几档光圈下,镜头的分辨率可以发挥到极致,即达到最大的分辨率。最大分辨率指的不是前后清楚的范围(即不是景深)。
普通镜头的最佳光圈往往在f5.6-f11的范围内,所以才有那种“f8下无狗头”的说法。而高级镜头,即所为的“牛头”,其最佳光圈往往比较大,即使在全开的情况下,也可能很锐利。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花高代价购买牛头的原因之一。他们进牛头,除了焦外成像好看之外,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大光圈下的高分辨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用17-55时经常使用f5.6的原因。
有人曾经对大多数镜头的最佳光圈进行过如下统计:
F1.2-F1.4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
F1.8-F2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5.6;
F2-F2.8的定焦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F5.6;
F2.8恒定变焦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5.6;
F3.5-F5.6的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
F4.5-F5.6的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F11。
http://s1/middle/723fdcfdgae9cf14fd6d0&690《实战篇》" TITLE="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http://s10/middle/723fdcfdgae9cf1baa3f9&690《实战篇》" TITLE="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本来不想说这个问题了,因为与此有关的话题在各个摄影论坛已经说得烂得不能再烂了。但我发现,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满头雾水地问“50mm的标头放在D80上是不是就变成了75mm的焦距了?”或者,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坛子里发新贴,兴奋地告诉大家他对镜头焦距、视角或者景深方面的种种“新的发现”或“新认识”,从而吸引了很多人对这个“复杂”的问题重新探讨,反复提高。但不少人发现,有时候越探讨,脑子越乱。因此,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在这里澄清一下与其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先把结论放在这里:
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
2. 尼康100mm焦距的全画幅镜头放在DX画幅的机身上相当于150mm焦距 —— 这种说法可以接受,
一是因为“相当于”不是“等于”,二是因为这句话如果说全了就是“尼康100mm焦距的全画幅镜头放在DX画幅的机身上相当于150mm焦距的视角”;
3.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
4.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要搞明白这些道理,首先要搞懂基本概念。
下面先说说焦距、视角和画幅。
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尽管两种拍摄条件不同,一个用全画幅+150mm焦距镜头,另外一个是DX画幅+100mm焦距镜头,但由于两者成像时的视角相同,结果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便一样了。因此,人们便发明了一种说明相同焦距镜头在不同画幅相机上使用的表述方法,即“相当于”三个字。我们可以说,100mm的镜头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就相当于150mm焦距(视角)。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当于”,指的是视角效果,不是说镜头的100mm焦距变成了150mm,因为人们经常把括弧里面的“视角”两个字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更完整和更正确的说法就是,“100mm的镜头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其视角相当于150mm焦距的镜头”,这种说法能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
其实,尼康公司自己也一直使用后一种说法,我们来看看D200和D40的使用手册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描述吧:
D200使用手册:
图11:
D40使用手册:
图12:
由此可以看出厂商对该问题的严谨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尼康公司后来出了一些DX画幅专用镜头,尽管它们不支持全画幅像场,但依然在镜身上标明其实际焦距(比如17-55mm/f2.8),而没有写上乘上1.5倍后的焦距的原因。
下面说一下景深问题。
景深和焦距的关系无需进行复杂的论述,只要想一想卡片机一类的小DC与单反之间的差别就行了。很多从小DC用户过渡到单反的用户经常会发现,单反居然不如小DC好用!以前用小DC时几乎拍一张是一张,张张清晰,可用了单反之后就经常发生主体模糊、对焦不准的现象。所以便得出了“单反不如小DC好用”的结论。另外,还有一些人在没有搞清问题的真正原因之前,上摄影和器材论坛学习了一番,掌握了一些术语,于是发出了“我的镜头(或机身)跑焦”的大声惊呼!如果光圈再用得大一点甚至全开f1.4,跑焦的“问题”就显得更加严重了。其实,这就是由于数码单反的焦距远远大于小DC,景深变浅了许多的缘故(当然,真正的跑焦问题除外)。
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结论。这种小DC现象恰恰说明了焦距和景深的关系。即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另外,说一句额外的话,由于小DC的焦距只有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例如佳能G7为7.4-44.4mm),由于景深太大,所以很难拍摄出人物清晰而背景虚化的图片。
图13:
大家看看上面这张图,人家佳能G7标注的焦距也是7.4-44.4mm,没有乘以任何换算系数。
二十三、什么是恒定光圈镜头?
曾经看到有的网友提问说:恒定大光圈镜头怎么那么贵啊?但永远是f2.8的光圈可怎么用啊?这些问题听起来确实很恐怖,试想,如果你买了一辆车,哪怕档次再高,如果永远只能开一挡,那还怎么开呢?
提这种问题的人看来还是没有搞清楚基本概念。首先,恒定光圈的概念是相对于变焦镜头说的。有的变焦镜头非常便宜,比如不带防抖的70-300mm/f4.5-5.6才几百元钱,而有的变焦头则要上万,比如尼康新出的24-70mm/f2.8。后者贵是因为后者是恒定大光圈,无论你将焦距调整到多少,都可以使用f2.8的光圈。同样,佳能的24-105/F4镜头也是如此,无论是在24mm焦距还是105mm焦距,都可以使用f4的光圈。而70-300mm/f4.5-5.6由于不是恒定光圈的,所以尽管你在相机里使用光圈优先,把光圈调整为f4.5,但只要你把焦距拉到长焦端,光圈就会变小了。
恒定大光圈镜头为了保持能够恒定使用f2.8的光圈,所以镜身一般很大,因此成本也高,所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二十四、镜头的最佳光圈是怎么回事?
有的人曾经问我,你的照片怎么经常使用f5.6的光圈啊?我回答说,f5.6是我那个17-55的镜头的最佳光圈。然后,他又问,为什么不使用f22啊,不是光圈越小越清楚吗?
看来问这种问题的人是把景深和分辨率的概念搞混了了。最佳光圈的意思是,任何一只镜头,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镜头,都有成像质量最好的那一档或若干档光圈。在这一档或这几档光圈下,镜头的分辨率可以发挥到极致,即达到最大的分辨率。最大分辨率指的不是前后清楚的范围(即不是景深)。
普通镜头的最佳光圈往往在f5.6-f11的范围内,所以才有那种“f8下无狗头”的说法。而高级镜头,即所为的“牛头”,其最佳光圈往往比较大,即使在全开的情况下,也可能很锐利。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花高代价购买牛头的原因之一。他们进牛头,除了焦外成像好看之外,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大光圈下的高分辨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用17-55时经常使用f5.6的原因。
有人曾经对大多数镜头的最佳光圈进行过如下统计:
F1.2-F1.4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
F1.8-F2的标准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5.6;
F2-F2.8的定焦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4-F5.6;
F2.8恒定变焦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5.6;
F3.5-F5.6的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
F4.5-F5.6的变焦距镜头的最佳光圈为F8-F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