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广陵区三江营风景区小记
清明,回故乡扫墓,祭拜仪式结束后借了一部电瓶车带着相机出去看看新农村的面貌。满眼是绿油油的麦苗,间有一块块的油菜花,色彩很美,美中不足的是房屋虽然大多是两千年后新建的但色彩不统一,缺乏文化意蕴,很难吸引人。而游客趋之若鹜的皖南古村房子就很有个性,都是粉墙黛瓦,简单的黑与白的对立与统一,很有美学意义,暗含着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阴阳概念。公路两旁不时有广告牌出现,忽然看到三江营湿地公园的大型广告,于是直接向三江营湿地公园驶去。这个湿地公园在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对九圣村我很陌生,看看路旁村史介绍,原来九圣村位于长江、夹江和太平江的三江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每年约有7亿立方米水量由此北送。而九圣村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正合我看看新农村的愿望。果然,在前往三江营湿地的大道两边,醉美乡村的点缀随处可见,如村民塑胶健身跑道及露天锻炼器材、篮球场,村中荷塘边还立着周敦颐的《爱莲说》的碑文,荷兰风车,栈桥,休息亭,集健身健美、跳舞散步、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广场,村农家书屋,墙头彩绘也很多,连菜田周边都种植花卉,看来是采用园林化的手法美化乡村,再加上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发展乡村医疗器械企业,不知具体的农业生产有何特色。荀子说:“强本而节末,则天不能贫。”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很重要。
那天阴云密布,行驶了好久还没有到目的地,电瓶车电量已用掉一格半,担心电用完了一点办法都没有,有想回头的念头,最后还是坚持到达三江营湿地,江风迎面而来,可惜吃了闭门羹,湿地公园大门紧锁。失望的还不是我一人,连续地有私家车开来。一个回收废品的在湿地大门那里休息,据他说,湿地很长时间不开放了,他介绍去紧邻湿地的淮河入江口那里去游玩。我隔着铁丝网向湿地里看,其实就是长江的滩涂,有几座观景台,可能还有不少垂钓处,修了几条能走到长江边的水泥小路,由于天气不好,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横跨长江的五峰山高铁、公路大桥。我想总不能失望而归吧,于是到归江河道风景去,不一会儿就到达那里,可能是季节的原因,也没有什么景色,有一个水闸和淮河入江口纪念碑,有一间建筑,再就是关于水利工程的几组雕像。因为此地是扬州第五水厂取水口,大堤边都有铁丝网,不允许到长江滩涂中去,也看见一位保护水口的人员在巡逻,只能从铁丝网眼看看长江。
归途中,看到公路边一村庄里的一座房子边竖着一高大的广告牌,大字是“著名乡贤鄂森故居”,对鄂森我略知一二,是民国时期国际法学家,曾参加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现在为发展经济,提高知名度,真是深入挖掘一切资源。又路过一处农家度假村,进去匆匆转了一圈。唯一留下印象的是里面有一座休闲亭名字为秀清亭,是以原红桥镇朱秀青烈士命名的。朱秀青是长江游击队大队长,在解放前夕因叛徒出卖遭敌伏击壮烈牺牲。
由于天气不好,也没有拍到满意的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