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扬州个园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中游扬州名园“个园”,别有一番情趣。我以为,个园的特色与扬州的地域竹子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诗人徐志摩的表弟、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曾写道:“至于修竹,在扬州又有悠久的历史,所谓竹西佳处。古代画家石涛、郑燮
、金农等都曾为竹写照,留下许多佳作。扬州的竹,清秀中带雄健,与江南的稍异常。”特别是郑燮,一生以竹为题吟诗作画,托物言志,秉笔传情。其笔下之竹,无一不是他那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人格与关切百姓疾苦情怀的真实写照。如那首著名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有《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而个园就是以遍植翠竹取胜的,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之名“个园”,点明主题,主人的情趣和意向都在里面了。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古街旁,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潇潇春雨中的个园,清新如洗,古旧的建筑,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屋檐上的滴滴答答声;特别是各种竹子亭亭玉立,雨中更显青翠欲滴,淅淅沥沥的雨丝洒在竹叶上发出细细的“沙沙”声,彷佛在窃窃私语,使人的心也沉静下来,忘记了园外的红尘嚣嚣……
至于个园中被称为园林中孤例的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的“春、夏、秋、冬”四景,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四季假山,这使我想到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并不特别欣赏,这种嶙峋曲折的假山,仅仅是文人墨客的一种所谓的闲情逸趣吧,麻油青菜各有所爱,也不必苛求了。
出了个园,我又到东关街上走走,游客依然川流不息,踩在湿漉漉光滑的青石板上,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雨中的你仿佛又回到从前,沉淀的都是记忆里的岁月沧桑……































以下是在东关街所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