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人们最喜爱的就是荷花。荷花柔嫩妩媚,清新脱俗,犹如纯情少女一样脉脉含情。
荷的品格塑造了中华数千年的士子情怀。
最早是汨罗江畔的三闾大夫临江独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认为只有这冰清玉洁的荷衣才能代表他忠贞不渝的爱国之心。于是,他的这件荷衣在历史的长河中飘荡,永不褪色。而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则发扬光大了屈原的爱荷精神,把对荷花的赞美推到了极致。他在《爱莲说》中这样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经典的名句概括了莲的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荷花的清新之美也激起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渴慕,演绎出五彩缤纷的才情。如曹植就以荷花来比喻心目中的洛神:“追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于是荷花就有了另一个美称:“凌波仙子。”萧统也用美女来赞美荷花:“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月启》)。宋人许彦周说:“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藉薰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香清凉,虽荷叶无花时,亦自香也。”(《苕溪渔隐丛话》)柳永的《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凌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极力描写杭州及西湖之美,据说此词传扬天下,金主完颜亮读后十分羡慕词中所写美景,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鹤林玉露》)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四句描写的是秋天莲子成熟时的盛景,而“莲”谐音“怜”,“莲子”谐音“怜子”,表明了女子对情郎既怜且爱的深情。清陈祚明评价此诗:“言情之绝唱。”近人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也引用了这几句诗。可以想像,在朦胧的月色下,薄雾缭绕,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在乱世的池塘旁,抚慰着一颗旧中国的学者隐隐作痛的心。……描写荷花的诗文不胜枚举。
夏日,蓝天碧叶,红日荷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醉人的美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申城,虽还在防控疫情,隔天一次核酸检测,公园仅仅缩时开放,但也挡不住人们欣赏夏荷的热情,只要有荷花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用手机在拍摄的身影。难怪清代女诗人方芳佩有这样的愿望:“今夜若教身作蝶,只应飞入藕花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