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秦淮入江口的风光

标签:
旅游文化 |
我早晨到二板桥路买菜,走到路的尽头,无意中踏上了淮滨路。而淮滨路正是沿外秦淮河修建的一条马路。我走上河堤,发现外秦淮河及入江口的风光真美,而且内容丰富,具有独特性,分两天早晨游览完。
秦淮河北源发源于句容宝华山南麓,南源发源于溧水东庐山,由东向西横穿南京城,注入长江。我曾到过宝华山,看过源头的小溪流从楼阁下流出,也曾在南京城集庆门下看过秦淮河,在武定门看过秦淮河,在夫子庙看过秦淮河,在水西门赏心亭看过秦淮河,在清凉山下看过秦淮过,但总没有看到这条南京人民的母亲河是怎样注入长江的。
二板桥路上去的河堤边上有两座楼宇,一座有名,九三学社江苏省书院,另一座长得一模一样,还没取名。这两座建筑都是从秦淮水里建起来的,主体两层,白墙黛瓦,歇山顶,飞檐翘角。门楼朝东,飞檐翘得更高。左右各有一亭,与主体相连。回廊环绕,从南、北、西三面皆可望秦淮河。东有桥与河岸相通。
再向西,有一面积要大得多的榭台,在盛开的红梅花的映衬下,白墙红柱更为突出。这是居民们活动的场所,正有几位大嫂在跳舞。
下关大桥横跨河面,我多次打的从大桥上经过,却没有一次站在河边望大桥。此时看清了,这座大桥的横跨梁上有4个字“下关大桥”,也就是说过了这座桥,北边就是南京的下关地区了。除了南北各两个桥墩,4个竖立的长方体的桥头堡,也是从地面拔起的桥墩。
过了大桥,南岸有一所教堂,两侧红色墙壁像两只手托起中间立于玻璃屋顶上的十字架。
比教堂建得更幽雅的是其背景,晨雾中高低错落的楼群。仔细看这些楼是有分工的,最低的一组安排在前面;好几个楼的顶部组合成一级级的梯子,沿着梯子可以到达后面的最高层。每座楼顶都有一对竖起的标杆。
第一天游览结束,第二天再去。
从下关大桥西侧下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汊河河口闸上三个矗立的机械臂,接下去看到的是两组低矮的横跨于外秦淮河上的水平弧形闸,数不尽的平列闸门已经打开,河水如千军万马正嘶嘶向下涌去,下游跳动着两大片白色浪花。我看清了,那高耸的机械臂的作用,它可以操纵闸门,从左侧右侧同时出手锄断河水,而不是像一般的河闸从上方锄断河水。
有旋转楼梯上机械臂顶端,但对游人不开放。
我特录视频。
闸的下游是红云桥。这是专供行人步行或非机动车通过的桥。我从蓝色步道进入。这座桥特别之处,两头各是“丫”字路,也就是说,有两条路进桥,也有两条路出桥。站在桥上向东眺望三汊河河口闸,可得全景,还能见到远处高耸的电视塔。向西眺望长江,岸边停泊的船只点缀着浩荡的江面。对岸一片葱绿,春意盎然。
站在桥上我又录了几段视频。
我步行过桥。每次从下关大桥上打的经过看到的一片片红色船帆,出现在眼前,它们是“渡江胜利纪念馆”前的标志。因时间尚早,纪念馆没有开门。
返回,沿淮滨路步行。
南京世茂滨江希尔顿酒店,这座立于外秦淮河入江口的弧形建筑,也为滨江风光带增色不少。
近二板桥路,淮滨路边西式建筑,多立面立柱,多装饰线条,并用曲线和圆形,坡面平顶和拱门,雕花窗饰。

回家后把视频整理一下,发至快手和抖音,并转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