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南京江心洲
标签:
旅游文化 |
在清河新寓公交站乘上去江心洲的552路公交。
南京江面宽阔,在江心有三个洲,江心洲、八卦洲、潜洲。潜洲为无人洲。
据介绍江心洲陆地面积14.3平方公里,南北长12公里,东西平均宽度1.2公里,北望南京长江大桥,南眺南京长江三桥。靠近建邺区这边是夹江,靠近浦口区一边是长江。
上次我到万象园玩,从南门出来后想从夹江大桥上步行去江心洲,在引桥上走了几步,又回头了,自己实在没有那个体力。这一次是乘公交从大桥上通过。过桥时,我仔细看,这座斜拉桥只有一个高耸的塔身,但不在正中,偏向江心洲,不知这力是怎样平衡的?
552公交沿途经过江心洲地铁站、绿洲新岛西、山新大道·红星街,我在芳华苑北站下车。总的感觉江心洲路道宽广,车子不多,行人也不多,很是幽静。
芳华苑北站西边是洲岛家园邻里中心,五层大楼,底层是商店,上面是住家。芳华苑北站东边一条小河,河边垂柳,满是新绿,比市区长得好。这里空气清新,土地肥沃,自然有长得好的理由。
再向前,路西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红星街幼儿园、南京生态科技岛小学,都是崭新的四层大楼。
再向北这条路还有好长好长,好像进入郊区,没有多少人家。
手机百度地图显示,过街向西,是长江。
何不去江心洲的长江边一游?我知道,这里的江边比市区的江边更贴近自然,也更真实。
走过一条不长的东西向的道路,一片草地展现眼前。不是人工种植的草地,而是自然生长的杂草,遥看是绿,近看冬日枯草没有返青的还不少。
向北看,一座下方三波浪上方一条线的大桥横跨草地。下方的波浪实际上起桥墩支撑作用。我还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大桥,急忙走过去,想知道叫什么名字,可惜,没名。我姑且叫它“波浪桥”。
站在波浪桥上向北看,一大片天然的湿地与南边的草地相联。这片湿地以浅浅的河道为主,成片的枯草倒伏在水中,或疏或密,这儿一块那儿一撮,无章可循。远处有插入水中的土梗,梗上几棵杨树。左岸右岸都有树,东倒西歪,有的还趴在地上。再远处,水边一片枯黄,水中插着数不尽的杆头,是不屈的芦苇杆吧,严寒来了,叶子烂了,杆子中还有不屈的,竖着。
这片湿地上居然还有钓鱼的。
我称之为长江边上的第二道洼地。
我发现,在第二道洼地的西南角高地上有石子可捡。但现在要看长江,回头来。
我越过环岛西路,便到了江边的第一道洼地。没有水,只有树木和枯叶。
再越过江堤路,便见到长江了。
浩瀚的长江,滚滚东流。此处江面更为开阔,重载的机动船如一条条线段在天边移动,那黄色的点是航标,白色的点是小船吧。远处隐隐见到长江三桥的几个塔身。南京长江大桥是见不到的。
回走,到可捡石头的地方了。我捡了3个,一个小小的透明的,一个大半透亮,凸凹不平,还有一个表面看像是磨砂过的,实际是通透的。南京盛产雨花石,都说在六合,难道江心洲就没有?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这个地方下挖,一定会有!
我到大街上了,经过刚才经过的几个地方。我想还是要去看一下夹江。江心洲平均宽度只有1.2公里,这点路步行过去,完全可以。
过环岛东路便上了江堤。此处的绿化就跟长江边的绿化不一样了,完全是人工打造的,平平坦坦,绿色一片。红梅花开得很盛。正有人在江堤上唱歌,也有带小孩来玩的,生活气息较浓。夹江明显比长江窄多了,江面上航行的都是小船。虽是夹江,可比重庆的长江的宽度。
我下坡,到夹江边特地拍下了夹江大桥的照片,桥塔几乎在江心洲岸边,4条缆索是通过若干条平行垂直的杆子抓住桥面的。桥上塔身高耸,桥索弯曲,桥下水面平静,船影点点,岸边草绿树黄,高楼隐隐,一幅好看的图画。
回程,我到绿洲新岛西站,仍乘552路公交返回。
上午步行10050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