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南京建康路、桃叶渡

标签:
旅游 |
上午至热河路站乘16路公交到中山南路新桥站下,步行至夫子庙。雾濛濛,下着细雨,没有带伞,拉下羽绒衫的帽子,冒雨而行。
来早了,夫子庙的店铺绝大多数没有开门,我沿着贡院街,回到建康路。其实,到夫子庙是玩,在建康路上也是玩,倒不如在已是熙熙攘攘的建康路上走一走,或许能有新收获。
建康路是东西街,西有中华路,东有白下路。我先沿建康路向西,拍了街对面的几张照片。夫子庙是南京热闹的街市之一,也带动了相邻的建康路热闹起来。
路北面的几个商场虽不是很高,但建筑风格独特。这一幢桔黄色的像平放的圆桶,与另一边竖放的玻璃圆桶假日酒店,相映成趣,自有天桥相联。旁边的一幢叫“水平方”的建筑,它以不同的立面伸向街道,或突出,或凹陷,或倾或仰,不同的立面又以不同的色彩出现。在一片深赭玻璃中镶嵌的几块斜着摆放的红玻璃特别耀眼。还有一幢以各种楼层的醒目广告牌,张显其在建康路上的位置:“智商酒店”、“醉香鹅餐厅2F”、“踏浪电竞3F”、“电台巷火锅”、“鲍师傅糕点”、“鸭血粉丝汤”、“地道重庆火锅3斤牛油1斤料”……
路南边却有一座落寞的建筑,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京苏风味店”旧址。“京”,昔日的南京是民国的首都,所以称“京”。此建筑显然建于民国地期,不过,现在处于停业状态。
比这更落寞的,还有一个灰色建筑一声不吭的立于街角,但建造并不一般,整体是3层楼,迎面拐角是5层,上面还有塔楼。它建造精细,上下两层窗子之间有3个不同层次的长方体立面,一个比一个突出。窗子深陷在最里面。左右窗子间竖着的墙壁分4个层次,一个比一个突出。同样窗了深陷在最里面。我穿过建康路,走近了看,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1933年4 月10日由下关迁至于此。
接着,我沿建康路向东,一座同样的非现代风格的建筑立于路南,座西朝东,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南京邮电局旧址。很高的数级台阶上去,紧闭的大门前是8根立柱,再上面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楼上檐下有雕饰的花纹,像角铁一般支撑着屋顶。
这座建筑最大的看点是立于屋顶的周边装饰华丽的“圆镜”;最大的败笔是涂层脱落,有的地方甚至见到红砖。可以说,周体创伤。
仔细辨认,上面有依稀的文字说明,建于1928年,英国人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形式。
这幢建筑如果在上海,一定会有不同的待遇。
建康路东边的一段正在建地铁,行人只能从拦起来的窄道上通过。
再向东,路南侧有一条小路“桃叶渡”。我沿着小路向前,河边耸立一座石坊,书“古桃叶渡”,顺着台阶下去,便是昔日的渡口,秦淮河水缓缓地流淌。渡口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单孔石桥“桃叶桥”。桥边有小亭台,假山,供游人休息、赏景。
桃叶渡,原名叫南浦渡。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称呼为桃叶渡了。
我从桃叶渡回到建康路,路的最东端是淮清桥。再过去,就是白下路了。
走过了建康路、桃叶渡,再回头游夫子庙,各家店铺门也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