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浦口去

标签:
旅游 |
虽有小雨,但天气凉爽,正是游玩的好天气。今天计划到浦口去。江浙沪一带地名带“浦”的很多,浦口、新浦、浦东、南浦、浦溪,等。浦何解?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顾名思义,浦口,江边最近的一个地方。它是南京的一个区,属江北新区的一部分。
晨,我走上江边大堤,直向南行,到达民国电厂。下堤,即是中山码头。
中山码头有渡轮过江,纯属公益性质,只要查一下苏康码,而后刷公交卡上船,我是一分钱也不用花。过江的多数是骑摩托车的,像我这样的行人并不多,因而船的二楼很空。7点开船。我什么时候在长江上乘过船?那是1966年1967年的事了。现在的渡轮体量大,因而很平稳。靠中山码头一边的是夹江,过了江心的一个小岛,另一边才真正是长江。远近有一些运输船只,装得太重,船沿离水很近,总使人有几分担心,万一来个大浪怎么办?不远处也有一只渡轮,不知来自哪个江边码头。
过江的时间只用了十几分钟,轮渡就靠岸了。江北的码头叫“浦口码头”。
一出浦口码头,迎面见到“南京北站广场”,正中一个圆球,后面就是“南京北站”站房。我知道有个“南京北站”,但不知道与浦口码头靠得这么近。它们只隔了一条马路,在同一个中轴线上,年年相望,日日相望,时时相望。可惜啊,北站已经停止了一切功能,而码头还在使用。这种死守的相望,是多么的忠贞!
对于已经过时的但还没有消失的东西,我总喜欢多看几眼。广场不大,应该符合当年车站前人流的需要。圆球在正六面体的台阶之上,台阶之上又有六根门柱将其托着。
我走近南京北站已经关闭的大门,有石碑竖立“浦口火车站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啊!“南京北站”就是“浦口火车站”,我忽然记起朱自清的散文《背景》,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父亲送儿子去北京,为买桔子,从月台上爬下又爬上,最后父亲的背影消逝在茫茫的人群里。那篇文章写尽了父爱,感情真挚动人,读来叫人流泪。人类的情感,总是跟具体的事物相联的。“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正在搞一个大工程,核心是保护“南京北站”旧址及相关设施,大概也少不了加进一些现代的新玩艺儿。施工区域的四周围上高高的人造绿墙,没法看清究竟建什么。
我步行转过一个大弯,见到了原车站的过街天桥,并登了上去。条条轨道,直行的弯曲的,交叉的,多达十多道,应该各条轨道都有各自的作用。历史上出名的“津浦线”,南端就是以浦口为起点的,从民国首都南京到北京要到这儿来上车。可见当年的繁华。现在轨道上还停着几节废弃的车厢,整个十多条轨道上全都落满黄叶,有几分苍凉!
然而时代的发展,总在进步,旧的不断淘汰,新事物不断涌现。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南北变通途,还要北站做什么 呢?
说实话,我本想在浦口乘上几路公交车,把浦口玩个大概,但这一带没有一辆公交,好多商店也已关门。从手机百度地图上看浦口公园比较靠近,便进了公园。
总的感觉浦口公园虽然不太大,但景点紧凑,设计得相当好。
先看几个童趣小雕塑,斗鸡、滚铁环、踢踺子、捉迷藏,不管是男孩女孩,个个栩栩如生,神情备至。
再看园内的核心景点,偌大的荷池中间一座小山,我沿木梯登山,拐弯抹角到达山顶,木梯两侧都有假山石陪同。有高架桥自山顶架设,凌空飞越大半个浦口公园,从高架桥上可观水景,沿木梯下山到湖边,更可零距离赏景。荷叶肥大,花朵将残,莲蓬可摘。亭台、拱桥都不缺,还有一个很像广州小蛮腰那样的建筑,立于荷池之中,它也是全园的至高点。
园内多小景,一景一主题,如一簇水杉树,一丛芦苇,几棵枫树。
有一个我从未见过的景点叫“潜流湿地”,在满是绿色植物覆盖的水面上,听得到咕咚咚的水声,看得到暗流涌动,但就是不知道这水从哪里来的。
公园里少不了跳舞的、锻炼的人群,人气很旺。
在出浦口码头的时候,我就看到江边的一处景点,扬子江生态公园。我有意把这个景点放在我离开浦口前去欣赏。
都说中山码头那儿的长江大堤雄伟,但只要你到浦口江边一看,立马要叫出声:扬子江生态公园才叫雄伟壮观!
从江堤上拾级而下,是一个极为宽阔的广场,上万人集会不成问题,沿江栏杆,你可以纵目远眺江景,浩荡的水面,条条巨轮,或近或远,还可以看到更远处的南京长江大桥。如果你觉得广场单调,另一边有多组雕塑,展现浦口码头昔日的人工搬运货物场景,你可以慢慢欣赏,挑担的、肩扛的、背扛的、合抬的,还有一个动态的雕塑,工人们从地上把沉重的货物移到另一个人的肩上。你会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中国人过去的生活太难了!是的,我们正是从艰难的历史中走来,只有奋斗,才能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
10点,从浦口码头返回。
步行1010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