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油画《刘嘉玲,大漠行》

标签:
旅游 |

偶然从新浪微博上看到刘嘉玲行走沙漠的照片,于是以此为素材,作油画《刘嘉玲,大漠行》。
茫茫沙漠,一望无涯,总使人联想到古人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写尽了大漠的苍凉与浩瀚。
古代的沙漠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由于匈奴居住在我国北方,时时侵犯中原,所以好几个朝代的将士们总是一次次越过茫茫沙海,出征匈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人甚至还留下了“战死沙场(后来词义扩大)”的名言。这就更增加了大漠的悲壮。
今日的沙漠,苍凉浩瀚依然,如果有点历史知识的人,悲壮之情挥之不去。
然而,作为大自然地理条件的多样性,沙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不同于青山绿水,不同于崇山峻岭,不同于大江大河,它就是无边无际的黄黄的沙,在风的推动下,它在行走,形成不同形状的沙丘。
土地变沙,是因为干旱少雨,所以阳光就是成就沙漠的第一要素。骆驼自我蓄水能力强,也就成了沙漠的重要交通工具。
天气很好,刘嘉玲正骑在骆驼上,红色的头巾特别显眼。前面牵骆驼的人着蓝色衣服。在黄沙漠漠中,有这么一点红色与蓝色,使得画面色彩并不单调。由于阳光的照射,沙漠上留下人与骆驼长长的黑黑的影子。常识告诉我们,阳光越是强烈,影子越是清晰浓烈。风建立起来的沙丘,在阳光的照射下,也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我在油画中让近处沙丘的尖顶成为全图沙丘的至高点。这样有利于画面的聚焦透视。
也许这一处沙漠的生态环境还稍好一点,在沙丘的低凹处长出几棵绿树。其中有一棵长得最为茂密,可你别忘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它的树干虬曲有力,它的根系说不定有几十米长,不知跟风沙搏斗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枝叶。
这幅画还有一个特点,深蓝的天空占了三分之一的画面。我2016年7月在黑龙江五大连池旅游,下药泉山时,也看到这种蓝,那是在绿色田野之上的蓝,此处是在黄沙漠漠之上的蓝,更为醒目。
有蓝就有希望,沙漠定会变成人类的理想之地!
兴许,刘嘉玲就是为了这一片蓝而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