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期手淫是影响孩子学业的不易发觉的罪魁祸首

(2017-12-29 12:01:28)
标签:

情感

青春期手淫

分类: 亲子关系

青春期手淫是影响孩子学业的不易发觉的罪魁祸首


    个案:来访者是一个17岁的小伙子,由母亲陪同。性格内向,不喜说话,怕见陌生人。据他母亲介绍,中考时成绩不理想,父母让他留级,谁知道成绩还不如上一年,家里决定把他送到加拿大读高中。刚去时,表现还可以,学习认真用功,性格也与在家有很大的不同。可到了今年春学期,情况有了反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他,特别是觉得女孩子不喜欢他。与同学之间无法沟通交流,浑身乏力,精气神差,认为自己生理和心理都有问题,逼着父母给他到医院去检查。寒假回来,家里给他做了全面的体检,没查出问题,但是上学后,整个人依旧精神恍惚,焦虑不安,无法与人交流,走不进同学圈子。后经人介绍找到了我。

    我们是在一个咖啡馆见的面。我先支开了他的母亲,一开始,我东扯西拉,跟他聊了半天他在加拿大的学习生活情况。17岁的小伙子,说话有气无力,头发稀疏,面色萎黄,精气神确实差。因为经验关系,当时我还不能确定什么,只是想到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决定试他一试,便跟他说西方人性观念比较开放,你一个人在那生活,千万不要被影响了,不要看色情片,不要手淫,并向他介绍了一个强迫症的案例。他不停地问我,那个人一开始什么情况,手淫时间有多久了,到了什么程度。两句一问,我清楚了,他肯定有手淫现象,而且问题还比较严重。

    随着聊天的深入,我慢慢地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六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寻求性刺激,上了初中开始手淫,到了初三情况最为严重,有时一天自慰三四次,晚上写作业坐在那里就想手淫的事,本来十点能写好的作业,拖到十二点也完不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可是父母看到的只是成绩下降的表象,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能做的就是请家教和苦口婆心的唠叨。可越是这样问题越严重,最后中考只能惨淡收场。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认为已经找到了病根,原来一切都是手淫作的孽。其实不然,手淫只是导致他身体虚弱的原因,可导致手淫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才是根本的根本!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小你就想寻求性刺激?他说心里不舒服、难受,想找个途径发泄。我又问他,你妈妈说你非常听话,难道你妈妈说的都是正确的吗,你没有一丁点反感?他说很多时候很讨厌妈妈说的话,不想听,不想理睬,但没有办法。去了加拿大一开始很开心,以为脱离了鸟笼可以自由了,没想到飞了一会儿之后,发现脚上还系着一根线——妈妈隔三差五打电话教导一通,后来干脆就躲着不接电话。

    再和他母亲聊聊,根由清楚了: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父母的包办替代,直接扼杀了孩子的灵魂成长,孩子的精神无法得到释放,无法得到展现,长期的抑郁积压在心,只好通过自慰来排解。加上复习,整整四年,孩子就在这样的痛苦中度过没人理解,还饱受道德的折磨和自我谴责。可怜,可悲!

    在我们谈话过程中,小伙子要上厕所,我说去吧,他居然问我厕所在哪?他的幼稚、他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谁又曾想到,造成孩子这些问题的杀手正是爱他的父母啊!正是这些没有理智的爱,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痛苦。

    随后,我告诉他,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你不用紧张,更不用担心,按要求去做,很快就能康复。我向他提了几点要求,让他按要求落实。后来又和他母亲作了沟通,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了一些要求,让他们随时与我保持联系。一周没到,家长反馈已经有明显效果,后来情况越来越好。开学已一个月了,电话了解,一切都较正常。

    小伙子已经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一家人都很开心。可是整整五年,他都陷在痛苦中饱受精神煎熬,何其让人心颤!像他这样的青少年又有多少?谁来挽救他们痛苦的灵魂?父母?亦或老师?为了这些悲剧不再发生,为人父母者该警醒了!我们反复强调,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孩子出了问题,第一个要反思的是家庭。愿父母们多一些理智、多一些细心,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孩子自由幸福的成长!

    案例分析:自卑的问题,是精神层面的问题,靠说教讲道理,效果微乎其微。只有提升心力,才能解决根本。这个小伙子的自卑,明显是长期手淫造成的精气神的损耗,导致了神的严重不足和身体的虚弱。神弱力则虚,遇到问题就会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所以必须戒掉手淫的问题。然而手淫不是导致其自卑的根本原因,充其量是一个激发条件而已,根源在他内心的那股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光让他不手淫是不行的,他自己也清楚这对身体有害,但就是控制不住,因为有种感觉始终左右着他。因此,在叮嘱他戒掉手淫的同时,还要解决他内心的不舒服的感觉。

    这种感觉来自哪里呢?来自家庭氛围,来自他母亲从小包办替代、过度参与,只重成绩不问其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空间极度压缩,精神得不到同步发展,从而变得胆小、敏感、懦弱,拖拉……这是多么可悲!气和疗法始终把人放在环境中去认识和思考,认为心理、生理与环境有着绝对的一致性。什么样的环境培育什么样的人,改变了环境,人自然就会改变。因而叮嘱其母亲改变教育的方式,就是改变了家庭教育的环境,没有了产生痛苦感觉的土壤,小伙子的问题自然就好了。自卑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咨询师被这些现象牵着鼻子走的时候,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气和调理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所有心理问题的关键都是內在两股力量的纠结,即理智与下意识。要彻底解决,就是要让这两股力量不再斗争,把两股力量和顺。气和就是这么简单!


    【安住当下】和誉心理咨询团队首席咨询师。中国人生心理学会高级心理咨询师,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团队兼职教师。08年开始接触气和疗法,并逐渐在实践中运用,在抽动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关注微信公众号:和誉神经症康复乐园。

    和誉心理咨询团队受理:婚恋情感、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抽动症等神经症。和誉心理咨询团队有公开心理案例督导(班)群,欢迎喜爱心理学的朋友,加入学习、共同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