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最好的美,是在最簡單的變化裡面衍生出來的美感,才是優秀設計師的真正功力.
标签:
时尚杂谈.休閒.娛樂.設計.杂谈 |
分类: 室內設計 |
室內設計最好的美,是在最簡單的變化裡面衍生出來的美感,才是優秀設計師的真正功力.
美不是繁複的設計,美是在線條裡,在質感上,在配色中能夠洽當的展現出來,
而設計師最常犯的錯就是Too Much,Too
Much很容易讓美的東西變醜,在複雜的設計選擇裡,只要材料沒有達到一定質感,設計出來的結果只有複雜,只會拉低品質感,只會流於庸俗.
http://s6/middle/723a71fbhc0bf6f0ccdd5&690
http://s4/middle/723a71fbhc0bf73f98da3&690
在室內空間,當你沒預算選擇好的質感時,那就請不要動它,讓它保持原始樣子,至少不會被拖累.
其實真正的美,在於室內出來的感覺如何展露你的個性,許多人害怕有個性的室內空間,其實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個性,充份瞭解自己個性中的獨特性,讓空間能搭配自己獨特的個性,其實,有個性的東西才會美,有個性才會有靈魂,如果不需要個性,讓就請全台最有名的是計師,做一個台灣人最願意接受的傳統客廳裝潢,大家自己請木工做一做就好了,大伙省了設計師的錢.
室內設計是台灣住宅的特有文化,台灣人很喜歡花大錢裝修室內(似乎被裝潢公司玩弄,花冤枉錢的住戶居多),最後一百間屋子,其中九十五間看起來都一樣,但台灣人卻不願意花太多錢或是精神在家俱上面(如沙發,燈具,窗簾,桌椅等等),多數人花兩三百萬的裝修,卻使用最便宜的家俱,所以往往無法把質感表現出來,反而互相拖累.
台灣的的室內設計師,在有限的腦袋裡,常常唯一知道的,也是大興土木,拆一堆東西,包一堆皮,凸出一堆東西,設計師的思考通常當然包括這樣賺錢的機會大.
我曾認識的室內設計師,就算裝潢自己的屋子,也是大興土木,東改西改,大興土木通常只帶來兩個後果,一是不小心的使東西複雜化,美也變成不美了,二是讓硬體難以照顧與持久,因為貼面的物品通常無法持久,木工的複合材料通常也不是好的耐久材,當然你的木工如果都用紅木實木,那另當別混論.
許多歐美國家的人並不會勞師動眾的裝修房屋.
其實家俱與家飾才是室內裝潢的靈魂,所以歐洲最強的空間設計是在家俱上面的發揮,要搬家時,又可以隨時移動,有較為永續的價值,所以真的不要再花兩百萬做木工裝潢,卻裝個價值幾千元的窗簾或沙發,預算有限的話,絕對不如顛倒過來花錢,把家飾買好點,不要太動裝潢.
所以我也蠻排斥無謂的過度室內裝修,而且我非常不信任台灣設計師的美感水準與台灣木工木芯板所做成的固定櫥櫃,但是我很重視每個家俱的細節與質感,所以我一直都是自己看設計,自己找工班,自己採買所有的家飾,直到最近,開始有興趣研究一下台灣知名的室內設計,並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因為台灣不是個具有美感的環境,教育體制中也缺乏美感,所以我認為在台灣能真正有資格稱的上設計師的人沒有多少人,大多數設計師被稱為監工其實更為恰當,因此,有時有著自己的設計想法,直接找工班來施工,也是不錯的解決方式.
我本身也是做設計顧問的,加上本身個性龜毛無比,所以對設計師與美感有較嚴苛的要求.
我認為,台灣在做建築與室內設計的頂尖人材是陳瑞憲,杜文正與姚仁喜等人,最令人厭惡與沒有美感的是李祖原(101大樓),我最欣賞的是陳瑞憲的建築與室內設計(林口的The House),也很喜歡姚仁喜的建築(全豐盛信義105大樓),請這些人做室內設計,那價格可能會極為高昂,一般人通常也無法請到他們.
除了以上這些超級大牌,再來就是許多雜誌常見的知名一線室內設計公司包括,建構線設計X-Line(沈志忠),水相Waterfrom(李智翔),石坊空間設計研究 MATERIALITY DESIGN(郭宗翰),雲邑室內設計,近境制作室內設計 Da Interior(唐忠漢).....等等,這幾家公司是一般人比較能夠常接觸的設計公司,我去拜訪了他們,所以就稍為聊聊,其它設計公司眾多,就不多談了.
水相與建構線都是年輕的公司,公司規模都很小,負責人也都很年輕,頻頻參加比賽,所以獲得一定的知名度,報價也是這幾家裡最高的,負責人都是在英國讀建築回來的,也許有那麼點創意,但是經驗可能就沒那麼的豐富,兩位對自己能力都自恃很高,個性上面有些明顯的不夠穩重,不太允許他人的問題與挑戰,非常難溝通,所以在合作方面就必需很小心,價格容易失控,衝突也容易發生,性價比會難以控制,也就是做出的東西不一定能達到那個價格比.
其實,從英國回來,並不代表美感會比較好,美感的養成是看個人的心,自恃太高,也就難以突破與進步.
雲邑設計是一家較為悠久的公司,市場風評不差,公司資源不錯,做事富有彈性,是這幾家中最能體貼業主想法的一家設計公司,並且提出最合理的建議,能夠達成的品質與設計都有一定的水準,算是一家性價比優的室內設計公司.
近境制作團隊龐大,接案數量也很多,唐忠漢本人多已不親自操刀,所以都由下面設計師表現,那設計師的水準可能就不夠整齊了,大都是年輕設計師,但是整齊的工班與資源,也許可以讓品質維持水準.
石坊空間對家飾方面的側重與獨特敏銳,讓這家公司能有一定的品味,設計風格最簡約,而本身較資深的郭宗翰都會親自操刀與要求各設計案的細節,會讓人更放心,但是團隊規模最小,資源也可能較為缺乏.
上面所提的公司,在業界的風評都不錯,設計費一般從每坪六千到八千,裝潢費大概是每坪八萬左右起跳,雲邑價格最優,價格彈性也最大,水相價格最高,設計費要八千起跳,裝潢費用號稱至少每坪要十五萬元起跳.
每坪裝潢費在五萬左右是基本值,大概可以有不錯的東西,到了每坪八萬,已經需使用到不少好的材料與進口物品,如果每坪要花十五萬元以上,那應該大部份都是使用頂級的材料了.
不管價格如何,再怎麼知名的設計公司,都必需要符合價值與價格比,才是王道
從水相到石坊,雖然都是知名的領導公司,他們都會強調自己的風格,事實上,這些公司的設計風格都頗為類似,大多的案例,依然都脫離不了台灣思想傳統的束縛,至少我看過的案例,都沒有真正顯露出個性,但是比起一般設計公司,質感與施工會更好些,誠信方面也比較不需擔憂.
在許多書籍雜誌,與各室內設計展,都可以看到這些公司的作品.
好的設計,一百萬的花費可以做出兩百萬的質感與美感,壞的設計與施工,兩百萬可能只做出一百萬的價值,都有看過,不過我大部份看到都是後者就是了.
此外,到底是木工好,還是系統櫃好,是許多人心中的問題,如果你問設計師,沒有一個設計師會大膽的說系統櫃的優點,會砸了自己的生意.
系統櫃跟木工的差異,最重要的是,好的系統櫃比木工耐用很多.
木工一般用木芯板,抗潮力與耐重力都不甚佳,此外,木工由人工現場貼皮,風險非常大,再怎麼高超的手工技術都可能出問題,無法勝過工廠用機器貼合的緊密度與耐久性.
德國進口的塑合板,基本上由工廠生產,在除濕與品管方面都達到一個標準,貼皮也不容易翹起,所以耐久實用多了,我認為耐重力也比木芯板好一點,所以在台灣非常潮濕的環境,你就知道哪一個選擇會比較實用.
系統櫃的缺點就是沒變化之外,就是顏色與木紋沒有什麼選擇.
木木工唯一的好處是,修邊會好些,也比較能夠多變化,木工剛做好時一定會比較漂亮,可是再一次的強調,家俱家飾的質感才是室內設計的靈魂,不然只是互相拖累.
至於甲醛控制,現在木工與系統櫃都有相當多的標準可以選擇,倒不一定是最主要的考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