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1学习笔记:舜与瞽瞍、象

分类: 读书心得 |
孝感动天【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瞽瞍①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②,弟象傲。舜耕于历山③,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陶于河④滨,器不苦窳⑤;渔于雷泽⑥,烈风雷雨弗迷。虽竭力尽瘁,而无怨怼⑦之心。尧闻之,使总百揆⑧。事以九男,妻以二女⑨。相尧二十有八载。帝遂让以位焉。
队队耕田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注释】①虞舜:古帝名,即舜。有虞氏。继尧为帝,在位四十八年。②瞽瞍:(gǔsǒu)舜父之别名。瞽,目盲,引申为没有识别能力;瞍,没有眼珠而看不见东西。舜的父亲有眼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③嚚:(yin)愚蠢。嚚顽,愚悍而顽固。④历山:山名。因为舜耕于历山,所以名历山者甚多,大部分都附会为古代舜耕作的遗迹。如济南历山区的历山,又名舜耕山,有舜祠:河南范县、山西永济、河北涿鹿等。浙江、安徽、湖南也有历山,大都传为舜迹。⑤河:黄河。⑥苦窳(yǔ)粗劣。⑦雷泽:古代泽名,也称雷夏。在今山东定陶县。
http://s1/middle/62b8d575ha130fa0b90a0&690【意译】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评说】
《二十四孝》开始第一篇安排虞舜的故事,很有深意:
一从时代上来说,具有久远性,虞舜是“三皇五帝”时代的人物;“五帝”一说,便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二是从人物的地位上说,具有权威性。
三是从影响来说,具有广泛性。
四是综合起来说,最有典范性。
再从《孝经》这一角度看,回应了《开宗明义章第一》里孔子所说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夫的条件,孝就是舜被选举为尧的继承人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对今人又有何启发?四,孝的层次是:孝--能孝--尽孝--非愚孝--至孝,舜让大家看到了“至孝”的古代典范。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舜,就是这样的先王,有“至孝”的“至德要道”,也成了帝王们的一个典范。当然这故事也回应了《感应章第十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一、在种种不和睦的家庭中怎样去行孝?那便是学会忍受、克制、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人。
二、孝绝不是“愚孝”,舜的种种逃生的机警与智慧,就是“至孝”中的聪明之孝,而不是愚蠢之孝。
三、古代选拔人才时,孝行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孝就是舜被选举为尧的继承人的一个必要条件。这对今人又有何启发?
四、孝的层次是:孝--能孝--尽孝--非愚孝--至孝,舜让大家看到了“至孝”的典范。
【感悟】舜的家庭成长环境如此恶劣,他竟然能够生活下来,并与父亲和弟弟关系处理得如此融洽。即使他们不停地想害死他,他仍然对父亲如此孝顺,对弟弟如此友善。这得需要多大的心性啊!他的宽容大度、忍让、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我。反思自己,家有慈父,自己的孝道还差的远啦!舜良知清澈,自己用具体的行动告诉身边的人:良知之路是需要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