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未来的教师将可分为两类:一类将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一类是人类自己。
首先,我先和大家聊一聊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师。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师的知识很丰富、内容量很大,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几乎无所不知的信息,而且能够与人类交流,并且用语音与学生对话。无论学生问什么,它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告诉学生所想要知道的信息。换句话说,在智能机器人教师面前,没有回答不了的科学知识问题。
虽然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甚至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由此可见,之前那种只是念教材,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教师,将被信息越来越透明、对称的互联网社会和AI(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替代掉,甚至可以说成是被淘汰掉,而这也将是成为迟早的事情!
其次,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未来教师的畅想。未来人类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不会被未来的智能机器人教师所替代呢?我目前只想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根据自己的独特个性,结合自己的特长,拥有一定教学艺术。比如,可以在教室里与学生边打快板边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在语文课上边演奏轻音乐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可以拿着木匠师傅们的常用工具边做一些土木模型边上几何课……总之,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拿出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和让他们体会到“教育即生活”的意义。
第二,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演讲与口才的技巧。智能机器人再怎么智能都很难替代人类的情感情绪的真诚演绎。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师之所以能够在课堂上“催眠”到能让精神振奋的学生打鼾,其原因往往就在于课堂枯燥无味。为什么会枯燥无味呢?据我这几年来的培训经验,除了授课课程内容本身的枯燥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自己没有将“死知识”变成“活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以我个人浅见,这很大程度上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在一般的授课环境中,最常用的是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演绎和归纳、综合和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点和技术技巧,这就很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演绎。我把这个叫做教学演讲与口才。而能把“死知识”讲成像听相声一样的“活知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修炼的。
第三,教师需要具备整合各种信息和资源为学生和教学服务的能力。在这个信息多到不可想象的社会,你怎样去抓取有效的信息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将成为能不能将有效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关键之所在。我经常在教师培训课堂上讲:“我们是将昨天的知识教给今天的学生,而今天的学生将去过明天的生活。”说这话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新教师们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自己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资源;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为活生生的人所灵活应用。而这一点,想必智能机器人除了需要“高智商”外,还需要懂心理学、社会学,需要充分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关于这一方面,我相信聪明的人类是会比智能机器人超前的,将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被逐渐替代,或者将永远不可能被机器人替代。
第四,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智能机器人可以拥有无限大的知识容量,它们也可以有很多万能的写作模板和写作套路。尽管如此,它们也很难写出人类所需要的那种有血有肉,有画面感和美感,有真善美和精气神的文章。因为,作为机器人,它们不懂得什么叫人间有真爱,也不懂的什么叫做人类的真性情所在。所以,除了公文有可能可以被智能机器人代写之外,其他的那些人类真正需要的传递情感和精神的文章想必智能机器人是替代不了的。而作为教师,无论是写教案,写教学计划,还是教学总结和教学随笔,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需要保持,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仍然需要努力,这些往往是需要懂得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和具备一定教育教学经验才能做出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分析与判断的,不能单靠冷冰冰的评价参考标准打个分数就完事的。而且,未来的教学更需要因材施教,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总结,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给他们每个人“定制”不同的、可行性较强的“进步计划”也是机器人所难以实现的。
第五,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将知识有逻辑地传递给学生,然后有逻辑地教他们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成为能力,然后使得他们的各种能力形成一种内在的逻辑体系,从而变成一个“超级个体”,能够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由此可见,只有能够有逻辑地教育教学的教师,才能有培养出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我们知道,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几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真正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和社会实践建立起相对比较完美的逻辑关系体系的教师其实并不多。这需要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生活经验的教师才能做到。这些在即将到来的AI社会中,想必智能机器人也很难实现,它们会给我们提供信息和发挥智囊作用,但最终决策的依然是人类自己本身。因此,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未来教师所需要具备的。
“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反之,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爱、恨、热情、冷漠等)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而且,这些技能中,大多数都是因人而异,需要‘定制化’教育或培养,不可能从传统的‘批量’教育中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