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从2.8万做到600万再到20亿的交易经验林广袤
(2019-12-31 23:11:15)| 分类: 生活随笔 |
转自东方财富网
两年从2.8万做到600万再到20亿的交易经验
2018-03-14
本文为其在上海青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业庆典暨2012“十年一梦”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中的演讲。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也是期货市场共同的一个困惑,为什么期货市场不能像其它行业一样长期的保持一个很好的业绩,为什么期货市场明星多、寿星少?流星多,恒星少?
我刚开始在学校学的是技术,各种的技术指标,长期的历史图表等等,毕业以后到中纺也是一个学习的阶段,包括基本面的分析、供求关系,但这都是“术”的学习,包括供求关系也是一种“术”,不管是基本面还是技术面都是“术”,如果你对“术”有很深刻的领会,能够学到“一招鲜”,你至少就能在这个市场上赚到钱;你把所有的“术”都融会贯通以后,你再把它们拆分开,你会发现,这些“术”所体现的其实是市场的一些细微的动作,当你把所有的术拆成一些细微的动作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坐在市场面前,心里没有什么判断,只观察市场的走势,然后把这些细微的动作跟市场的变化进行一个对应,这个才是达到了交易的进阶,这个进阶是指把所有的“术”都融会贯通了。
当投资者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以后,他可以把所有“术”的招数全部拆开,用没有观点的状态去观察这个市场,当你发现市场的变化和你的某一个“术”契合的时候,就是你能操作的时候。进入到这个阶段之后的投资者就很少会亏钱了。在这个阶段的投资者也会有分化,我比较喜欢看武侠,到了这个武功层次的人取胜的关键是“快”,手快在这个市场当然是优势,但这只适合资金规模比较小的投资者,如果资金规模大了之后,快就很难显示出它的优势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取势”,我不做“快”,我在大的方向上取一个大的势,这也是金庸说的“重剑无功,大巧无锋”,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和青泽老师交流过,我很认同青泽老师所说的“无论基本面还是技术面所描述的只不过是进入市场之后大家所采取的一个投资方法”,而“取势”的方法我一两年以前都是这样操作的,是我认为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个方法,但是也有它的问题存在,在“取势”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了偏离,可能就会很难赚到钱,甚至会亏大钱。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近期大部分时间都在看道教和佛教的一些书籍,也有一些心得。
所有的成功都是有所依据的,你一定是根据某些东西来进行操作的,这就是投资的根本,你到底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操作?你投资的根在哪里?而这个“根”是会变化的,这也就解释了期货市场为什么寿星很少。佛法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无常世界,所有东西都是可变的,没有什么是不可变的,而我认为金融和期货市场是这个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它的快不仅仅表现在价格的变化上,也表现在它的参与者的心理,这使得它成为了这个世界上变化最快的一个市场,这也就造成了所有人进行操作所依据的那个“根”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依据的“根”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东西,不可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迅速发生改变,这个改变很难。所以说期货市场寿星少、恒星少。还是因为当初成功所依据的那个“根”发生了变化。那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呢?我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两句诗写的很好,“竹影扫阶尘不动,月入深潭水无痕”,我给它加了两句,“无根浮盈空欢喜,未悟真经套中人”。
对期货市场的人来讲,第一阶段,如果你没有把“术”的东西融会贯通,没有那个操作的“根”,所有的浮盈都是空欢喜,无论赚了多少钱,都会十倍百倍地还给市场;但到了第二个阶段,即使你拥有了这个“根”,也就是你已经拥有了在这个市场里相对稳定的一个获利的方法,但你如果不能体会到这个“根”也是会变化的,这个方法也是无常的,那么你依然还是一个“套中人”。
有一个印度的佛学家把《庄子》重新解释了一遍,他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但我认为这个钟摆放在期货市场来比喻更加恰当,因为很多人的人生是没有摆动的,他们的人生很平淡,没有起伏,但期货市场不一样,交易者会经常体会到钟摆的概念,钟摆摆的越高,掉下来会越快,而且摆锤在高点的时候重量越重,那么落下来的力量则会越大,很有可能一下子会摆到负的那边去,而且摆锤越重,落下来之后再摆上去就非常难。这个市场的明星是什么?期货明星其实就是他们的钟摆摆的很高,赚了很多钱,所以成为了明星,但落下来可能会更惨,这就是为什么明星多,寿星少的缘故了。利弗莫尔的经历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钟摆每一次摆到高点,都会归零,这似乎成为了期货市场的一个无法超越的障碍,一个魔咒。作为在期货市场的大户或者说机构投资者,如何在这个市场上做常青树?我觉得可以在你的钟摆摆到高点的时候,给自己的摆锤减磅,摆锤轻了,落下来的力量和速度都会减弱,这或许是一个讨巧的方法,也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一个方法。
附:林广袤在2012年3月份去北京参加“北大金融衍生品与期货高级研修班十周年纪念”活动时的发言:
问:林总能否把棉花的那波行情给我们再一次复盘?
林广袤答:现在复这个盘其实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从这里买进去,然后这波回撤很多和我一起买进去的人都走掉了,而我没走,当时账面浮亏60%,我一直拿到顶部平仓。现在回过头去看行情,什么都很清楚,但当时什么都糊涂。我复盘就两个字“煎熬”。
青泽补充:林总的这笔交易我总结下来16个字:目标明确!逻辑清楚!意志坚定!市场配合!到期货市场来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想要什么?必须想得很清楚,然后怎么干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想清楚了就是坚定不移地这么干下去。
问:林总在帐户浮亏60%的时候您的心态是怎样的?你想过止损吗?
林广袤答:帐户浮亏60%对我来讲是一种常态,因为我的风格是满仓加仓交易的,所以我做好归零的心理准备。就好比一个人第一次坐过山车会吓得大喊大叫,但如果天天坐,坐十年,还会害怕吗?那时坐在过山车上都能睡着了。我就是这样。
问:您为什么能在最高点平仓离场?
林广袤答:在这个位置我知道空头在离场了,空头都走了,我没有了对手盘,和谁玩?我就和他们一起走呗。我认为还是运气吧。
问:利夫摩尔这样的大师人生的结局却不是很好,林总您是否想过急流勇退,离开期货市场?如果未来市场再一次出现棉花那样的大机会,您是否还能复制您的这次“淮海”战役?
林广袤答:很多人研究利夫摩尔,认为是他太有理想才导致那样的结局,而我恰恰认为他是因为没有理想才导致的。他只知道做期货,赚到钱之后他不知道还应该该干什么,如果他知道还能干很多其它的事情,就不会有那样的结局。我不可能复制,我现在在期货上只有10%的资金,大部分资金都将进入到证券市场。我认为资金积累到了一个程度,就应该期货当成现货做,去杠杆化,这样操作风险性很低。
请问什么时候离场最好?
青泽答:没有完美的离场!这个问题不是你问我,而应该我问你:你什么时候离场?如果这个问题你要来问我,那说明你还没有入门。
张文军答:当基本面发生变化,技术指标发生背离时就应该离场。
林广袤答:你觉得满意就离场,或者说你的预期目标达到了就可以离场。
林广袤发言:
1、能不能在期货市场赚大钱更多的是看他的心胸和目标,如果只有杯子那么大,平时下点小雨总是能装一点水,如果遇到大暴雨,装满也就是那么多而已;如果是游泳池那么大,平时下点小雨什么也得不到,但遇到暴雨,装满就是暴利。
2、期货市场的真正功能是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所以我对投机交易的理解是这是一个纠错的动作。比方说:棉花的产量少了,无法供应所有需要棉花的企业,那么按照正常的逻辑就应该让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企业来用这些棉花,那些低附加值的企业就不能让他们用,所以价格就必须抬高,高附加值的企业能够承受高价的原材料,而低附加值的不能承受高价,所以就不能用,这是合理、公平的市场机制。如果一旦发生相反的情况,明明棉花都不够用,可价格还那么低,低附加值的企业也用得起,却不能创造高附加值,高附加值的企业因为没有棉花无法创造他的高附加值,这就说明市场出现了错误,这种时候就是要通过期货市场来纠正这个错误。这是我两年前才想明白。
3、我的性格里有一个缺点,就是好赌。我知道自己很难把这个缺点改掉,所以我干脆把我的缺点融入到我的交易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