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治国之道

(2013-08-12 11:21:46)
标签:

统治者

百姓

刑罚

朝代

为政以德

分类: 空山心语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

    《论语》有八十多章是论述“为政”的。虽然有些论述已不能与时俱进,但许多政治主张至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是孔子“为政”的核心思想主张。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就是说,执政者要用恩德推行国政,就好像北极星坐在它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着它。老百姓就像“群星”,执政者就像“北辰”。如果执政者能用恩德施于民,那么老百姓就会拥护你。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孔子所言为真理。不管哪个朝代,如果执政者能以恩德施予民,而不是施予繁重的苛捐杂税剥削人民,那么就能国泰民安。

      孔子认为,执政者不仅要“为政以德”,也要“以德治民”。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孔子说到“以德治民”时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执政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要用政令来引导人民,用刑法来约束人民,这样人民虽然可以避免犯罪,但心里不知羞耻;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教化)人民,用礼制来统一人民,那么人民就会有羞耻心,而且会改正过错。

      在孔子看来,用政令和刑罚治理人民,倒不如用道德和礼制去治理人民。这种看法,虽然有些偏颇,但其强调了用道德和礼制去感化人民的重要性。这一政治主张是符合儒家思想核心“仁”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施行“以德治民”时,孔子认为,执政者要率先垂范。

      季康子问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道,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以德治国和治民,执政者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你行善了,人民群众就会跟着行善。这样何必去杀掉没有道义的恶人而造就有道义的好人呢?这里所说的“君子”是指国君,“小人”是指百姓。孔子把国君之德比作风,百姓之德比作草,草是随风而倒的。如果国君没有恶行了,那么老百姓也就没恶行了。

      孔子所宣扬的“为政”思想主张,其内容是很丰富的。取信于民,也是孔子所主张的重要的为政治国之道。

     “足食、足兵、足信”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有三个基本条件:足食、足兵、民信。但是万不得已要在这三者之中除去两项时,应如何按轻重缓急去除呢?孔子又认为,先除去“兵”,再除去“食”,“信”不能除去。此论反映了儒家的民治思想,即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信”是紧紧相连的。要取信于民,民无信,则国亡;民能信,则国立。执政者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那么即使有再多粮草、军备,也不能保证把国家治理好。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有多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统治者不能“取信于民”。其实,执政者对百姓是否守“诚信”,也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守信,则有德;失信,则无德。有德,则守信;无德,则失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