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石家庄市新华区中华北大街11号,安静地矗立着一座精致的三层灰色小楼,民间称为“小灰楼”。这里是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时的办公地址,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就是从这里起步的。走进小灰楼所在的院子,迎面是董必武和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的全身铜质雕像。小灰楼门厅里的铜铸台历,时间定格在了1948年12月1日。
小灰楼始建于日本侵略者占领石家庄时期,为日伪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先遣军曾把这座小灰楼作为司令部,后又成为国民党石家庄行政公署公路局所在地。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小灰楼是中共石家庄市委机关办公处。不久,晋察冀边区银行迁入石家庄,中共石家庄市委把这栋当时条件比较好的楼房让出来给银行办公。1948年4月12日,冀南银行总行也迁至此楼内,与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合署办公。同年7月22日,两行奉命合并,改建为华北银行,仍在此楼办公。1948年秋,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从西柏坡迁至此处。同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正式挂牌宣告成立。同日,在这座楼内正式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董必武、薄一波签署华北人民政府“金”字第四号布告,决定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中国人民银行遵照华北人民政府决议,于当日发行了50元、20元、10元三种钞券。《人民日报》在头版全文刊登了布告内容,并发表了《庆祝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言论。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及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标志着解放区的金融机构及其货币由分散走向统一,在我国金融史、货币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结束了旧中国极其混乱的货币制度,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起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