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格特征与培养》
(2011-06-25 21:25:35)
标签:
育儿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独立性自信心教育 |
分类: 教育 |
所有这些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都是他的性格的特点,这些性格的特点表现出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二、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
1、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2、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3、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4、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5、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6、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7、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
三、对儿童性格的培养
1、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2、培养独立性:一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如自己洗脸、穿衣、吃饭等);二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3、培养果断性:即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面前,能明确而及时地做出决定。这须要有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
4、培养坚持性:平时要培养儿童坚持完成作业,坚持为集体做事的性格。
5、培养自制力:要将其与培养自觉性联系起来,明确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养成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好习惯。
6、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小孩子和别人相处好,多照顾别人,要从小训练,认真去做。
四、 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和独立勇敢精神的第一步。在生活中习惯于依赖,游戏中缺乏主动积极性的幼儿,在学习上也往往缺乏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新鲜事物的积极性。
老师要他做手工等作业,一遇困难,就会喊:"老师我不会!","妈妈帮帮我!"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发挥创造性呢!作家长的不能溺爱子女,要放手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成人的支持、鼓励,形成了幼儿的自信心。
作父母的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干。如果孩子做不好或不会做,也不要埋怨,而是一边鼓励,一边教他。当孩子做得有了进步时,就要表扬他,以满足他求胜的心理,坚定他的信心。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克服障碍的游戏,如各种障碍运动、赛跑、拔河、爬山等等。
母亲不可能永远代替孩子越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积水”。父母的责任,就是要从小锻炼孩子,使其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诱导他们去积极思考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勇敢、自信、坚韧不拨和不屈于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