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儿自尊心的保护》

(2011-03-05 17:50:1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某幼儿园曾有这样一个男孩,每当班级有公开课或大型活动时,这一天便是他的假日。一次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活动?”他很平淡地回答:“我不会。”通过接触,发现他并不象他所说的那样无能,想象力等都很丰富。那么,他为什么如此自卑呢?据老师讲,这孩子立事较晚,自理能力稍差一些,父母逢人便说孩子不行。大概从幼儿园小班时起,班级一有大型活动,教师就请他回家,久而久之,到了学前班,不仅孩子自己,就连家长也习惯了这种隐退了。


  这里便提到了一个自尊心的问题。众所周知,自尊心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其后的人生历程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儿童的自尊心是怎么形成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美国心理学专家们对儿童在校和在家学习,交友等各种活动做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根据儿童所表现的能力以及他们对自己能力的反应,将其分成三类:


  一是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儿童,他(她)们表现活泼,喜欢发表意见,在学业上,交友上是成功者,兴趣广泛,有创造性,探讨问题时常处于领导地位,一旦干什么事,就有信心干到底;不知疲倦,不示弱。


  二是自尊心一般的儿童,在很多方面与上一组相似,在高兴时也爱自由地发表意见,但是他(她)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没有主见,在觉得别人喜欢他(她)们时,往往干得最好。


  第三组与前两组显著不同。这类儿童表现低沉,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不敢发脾气,在讨论问题时只听不说。


  一般人都认为儿童自尊心的形成与他(她)们的生活经历有关。但心理学家的结论却使不少家长感到惊异——自尊心的成长既不取决于家庭的金钱,地位或孩子体格的强弱,也不取决于母亲为孩子耗费的时间。他们发现,培养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家庭多比较民主,父母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密切,能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并根据孩子的要求给他(她)们以帮助。父母热情地接待孩子们的朋友,而这一点在儿童的心中被看得很重。他们对孩子要求严格,但总是通过鼓励使孩子们养成好习惯,而不是通过惩罚和斥责。这些,都使孩子容易成长为具有较强生活能力的人。


  要培养3岁前孩子有自尊心必须注意:


  一是不要在人前议论孩子的缺点。如有个孩子长相不美,家长逢人便说:“瞧我怎么生了这么个孩子!老鼠眼,大猪嘴,天下难找这样长相的孩子。”孩子听了心中十分难过,自卑不愿见人,不参加集体活动……以致影响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


  二是对孩子最好多表扬少批评。2岁左右孩子有时拿勺子方法不正确,父母便张口批评他(她),这时他(她)会觉得很生气,坚决不改,而换一种方法,每天鼓励他(她)有点进步,他(她)则会很快改正的。


  三是不要在众人面前去责罚孩子,保存他(她)们羞恶之心。有一个小女孩2岁时,曾去邻居家玩,与邻居的小孩抢玩具,把人家打哭了,这时,她姥姥让她承认错误,她一言不发。当领她回家时,她马上主动向姥姥承认错误。可见,虽然是小孩子,也有羞恶之心。当众责罚孩子,只能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造成自卑感,产生对抗心理等。因此,家长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并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