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脉硬化,医学上也叫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然而,动脉硬化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因而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故往往酿成大祸。
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
动脉硬化的发生除了与遗传基因和身体素质有关外,很重要的发病原因是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合理。大量研究表明,经常进食“五高食品”(高热量、高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和高盐)者,易患动脉硬化;缺少运动的人易患动脉硬化;吸烟者易患动脉硬化,每日吸烟的支数越多,患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就越高;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易患动脉硬化;行为方式不良、工作压力过大者易患动脉硬化,人们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体内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损伤了血管内壁,进而导而动脉硬化;性情急躁、爱发脾气、喜欢争斗的人,易患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的征兆:
防治动脉硬化首先要了解它的发病征兆,但由于早、中期动脉硬化(包括某些晚期病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细察它的蛛丝马迹。
1、从年龄看动脉硬化:
35岁左右是动脉硬化的快速发展期,中年是动脉硬化的危险期,到了老年期人人都不会幸免。因此,不论是否查出动脉硬化,中老年人都应该主动做好动脉硬化的防治。
2、从某些相关疾病看动脉硬化:
对于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和糖耐量降低者,应该按动脉硬化进行治疗。
3、出现下列情况应该想到动脉硬化:
经常感到疲劳、四肢乏力;血脂测定发现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经常感到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出现不明原因的耳鸣、耳聋、眩晕等;时有心慌、胸闷、憋气、心口痛,此时,不仅可能已经患了动脉硬化。而且还要想到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不明原因的腿疼,走路时或夜间小腿容易抽筋;下肢稍凉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
动脉硬化的防治:
当我们认识了动脉硬化的发病原因后,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尽早做好动脉硬化的防治。
1、饮食调理:
饮食的总热量不宜过高,一般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应尽量避免进食过多的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蛋黄、鳗鱼、墨鱼等。为补充蛋白质,可选食低胆固醇食物,如牛奶、蛋白、鱼肉、瘦肉、鸡肉、鸭肉等。每日进食胆固醇的量应小于300毫克。
对体重超重者(超过标准体重20%),要控制食量。提倡绿色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不仅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应该经常食用。
2、适当运动: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益,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应根据原来的身体状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来确定,以不过度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运动。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日1小时左右,可分次进行;也可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
3、合理安排生活:
应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要有规律,防止生活无度。
4、戒烟戒酒:
坚决戒除吸烟,可饮少量低度酒,以提高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提倡每天喝茶,杜绝含糖饮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