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约翰逊效应》

(2010-10-07 15:30:12)
标签:

后羿

约翰逊效应

宋体

平常心

一尺见方

分类: 心潭

如果缺乏应有的心里素质,即使平时表现再良好,在竞技场上也会失败。

 

后羿是夏朝著名的神箭手。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还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几乎从没有失过手。夏王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十分欣赏他。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准备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夏王命人把后羿待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 “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镒;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看着一尺见方的靶心,想着即将到手的万两黄金或即将失去的千户封邑,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平素不在话下的靶心变得格外遥远,他的脚步显得相当沉重。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然后去处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后羿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最后,后羿一咬牙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地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道“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大失水准呢?”

 

有一位一直在旁边观察的大臣解释说: “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联系,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个他射出的箭直接关系到他的前身利益,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施展技术,又怎么能射得好呢?”

 

本来稳操胜券的后羿,因为心里负担过重而大失水准,最终黯然离场。他的悲剧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我们从心理学上分析,可以归因于约翰逊效应。

 

约翰逊效应得名于一位名叫约翰逊的运动员。他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约翰逊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在高考中屡屡失利,有些实力相当的运动员却在赛场上发挥异常,饮恨败北等等。细细听来,“实力雄厚”与“赛场失误”之间的唯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而造成。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上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

 

要走出“约翰逊效应”的怪圈,必须主动去克服对失败的恐惧。要做到这一点,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成生于败,败致于成。对任何事情的得与失、成与败都要辩证地看,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探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有人说,幸福就像猫的尾巴一样,越是不听地追逐,就越是追求不到,可是一旦慢下来,停下来,它却与你如影随形。

 

有位年青人在岸边钓鱼,邻旁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家不停有鱼上钩,而年青人一整天都未有收获。他终于沉不住气,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鱼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轻易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

 

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令鱼也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心里只想着鱼吃你的饵没有,连眼也不停地盯着鱼,见有鱼上钩,心有急躁,情绪不断变化,心情烦乱不安,鱼不让你吓走才怪,又怎么会钓到鱼呢?”

 

一个人的进取心太强,对某个事物刻意追逐,目标就象蝴蝶一样振翅飞远。而平常心可以使人心绪宁静、处变不惊,更易达到目标,而且平常心也可产生情感自慰,使人的生活更加和谐平衡。

 

但是很多人会说,我生活的环境不允许我保持平常心,又该怎么办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主动参与每一次竞争,不断地对人生旅程中所出现的“压力”和“障碍”加以因应。适应是一个过程,可以在一次次的 磨砺中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从而提高对外界压力所产生的承受能力。

 

哲学界威廉·詹姆斯所说: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从一次运动到一种性格,需要无数次的磨练与体验,这个过程不可忽视。

 

其次,对于一个目标真正的专注往往抑制恐惧,甚至忘记恐惧。我们的古人讲“致虚极,守静笃”。当一个人专注到极点的时候,整个心中没有任何污染的,就像一只要抓老鼠的猫,四肢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时候人往往精神高度集中,心无旁鹜,没有恐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