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该如何养生



端午过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是指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间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一种气候现象。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期,故将其称为“梅雨”。梅雨季里,由于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容易产生发霉的现象。因此,也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梅雨季节,由于天气高温闷热,湿气过大,身体易多发疾病,所以做好梅雨季节的身体养生很重要。
因为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在成熟的时间,所以,中国人叫做这一种季节被叫做是“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这就是梅雨的由来。
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
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 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今年,我国6月11日开始进入梅雨季节随着梅雨季节的来临,高温、高湿,人体很容易感到憋闷不适、疲乏无力、头部昏沉、无食欲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健康合理的养生知识来解决问题了。那么,梅雨季节该如何养生呢?。

梅雨季节养生要点
避免外在潮湿伤身
梅雨季节里,雨量比较大,空气潮湿。要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逗留,可以在家里较潮湿的地方放置一些干燥剂,要多通风,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时最好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要尽量避免在阴湿的地方呆太久的时间。
多吃利尿化湿的食物
雨季时,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这些食物都能够起到利尿除湿的作用,有利于排出身体的毒素,减轻肾脏负担。但要切记,不宜食用过量的生冷、油腻食物,以免伤脾胃。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注意合理作息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晚上尽量不要熬夜,睡觉时要注意保暖,要盖好被子,空调开机时间不要过长,不要贪凉而使身体受到寒邪侵袭。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起到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注意防潮
一般来说,在湿度适中的环境中人的精会倍增。据研究表明,空气湿度过大时,一些细菌和病毒就会加快繁殖和传播速度。而当空气湿度高于65%时,病菌繁殖滋生最快。梅雨季节,由于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很容易返潮,出现发霉,人的也会感到不适。容易引起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还容易引起胃肠炎。所以在梅雨季节,一定要注意身体防潮,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一定要防止寒邪入侵身体。

梅雨季节养生经验谈
1.
梅雨天气,人会觉得有些憋闷,这是因为梅雨天气压低,人体内血液含氧量相对低,人体供氧不足,所以就会憋闷、头晕了。尤其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脑梗塞的人,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此,在梅雨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提高人体耐氧量。运动后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2.
虽然下雨频繁,室外锻炼不方便,但室内锻炼绰绰有余。只要重视,养成习惯,哪儿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家里认真做几十个俯卧撑。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动动、走走。早上上班,提前几站下车,走到办公室;不坐电梯,走楼梯;少骑车,少开车,多走路。
3.
每天需要开门开窗一定时间,在有风的情况之下,要适当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衣服要常洗常换,梅雨期湿度大,真菌活跃,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运动后应洗澡换衣服,保持身体干爽。少穿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涉水、淋雨、出汗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换下汗湿的衣服。
4.
梅雨天,尽量少吃冷饮,不用凉水洗澡。人们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比如生姜、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等。对于喜欢喝冰啤酒的人来说,要注意适度、适可而止,最好的夏日饮品当数白开水、淡茶水。
5.
梅雨时期,空气闷热潮湿。食物极易发生霉变,食用后会引起急、慢性中毒。即便把发霉的食物充分热热也不能吃,因为黄曲霉毒素生命力非常顽强,毒性和致癌性较强且耐热。所以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多吃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建议将剩菜剩饭倒掉,避免食用变质米饭和变质的蔬菜。一旦误食霉变食物,引起中毒,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并尽可能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
6.
还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也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适当午休,哪怕在办公桌前打个小盹,不仅可以补充晚间睡眠不足,还使下午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晚上切记不要熬夜,在11点左右睡觉,最迟不要超过12点,而且保证7到8小时的睡眠时间,切勿打乱作息规律。

由于梅雨季节湿热的天气有利于霉菌、细菌的繁殖生长,食物容易发霉变质,人吃了变质食物,会引起腹泻、呕吐甚至食物中毒。因此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
梅雨季节要注意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隔夜餐须回锅加热,冰箱里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不要随便在小摊上吃东西。得了急性胃肠道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旅途中如感到进食后肠胃不适或食物不太新鲜,可适当喝一些蔬菜汤或白开水,也可服用少量抗生素,如黄连素片,起到预防作用。水果须洗净、消毒,对于杨梅、桃子等时令鲜果要适量取食,不能暴食,尽量少吃或不吃冷冻物品。在梅雨阴雨天可以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本身有肠胃功能不良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多吃些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如粥、青菜和豆制品,尽量避免难于消化的生冷食物、肉食和油腻食物。益气健脾、消暑化湿的药食两用食物有许多,如山药、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我们可以适当吃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