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笙箫支剑笙博客
一本书的记忆
文 / 任晖




一本书的记忆
文 /
任晖
夜已经很深了,新村里静悄悄的,月光下的一幢居民楼北边的窗户,依然透着光亮。
那是一间书房,女主人正在整理已经很久没有打理过的书橱。她喜欢买书,也喜欢看书。白天她从书市上买回来几捆打折的书,着实让她欣喜了一阵子。
她正在对书橱里的书进行调整。就在她从橱柜上捧下一沓子书,准备放下的时候,不经意间一本书滑落了下来。
就在她俯下身子捡书的一刹那,《怎样学英语》的书名将她的视线定格。她轻轻弹掉书面上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打开,一页一页地翻着……。
她在努力寻找,寻找赠书人的影子,思量着他的模样。
20多年过去了,她和他一直没有见过面。她想起了他,心一阵隐隐的痛……她呆呆地看着这本已经泛黄了的英语书,泪水渐渐模糊了双眼。
她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他现在过得好吗”?
依着北边的窗,望着天上的星星,她的思绪伴着风儿飘向了远方,飘向了那个纯真的年代。
他们相识于那年秋天。她高考落榜进了一家机械厂,当了一名刨床工。刚刚进厂,一切都很陌生,一切从零开始。生性胆怯的她,除了与师傅交流,不与其他人搭讪。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每周的三班倒,她渐渐适应了。
利用上班的空隙时间,她翻翻英语书,背几个英语单词。学英语对她来说仅仅是好奇,是为了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些。
几个月过去了,周围的人也渐渐熟了,她也不再感到陌生了。
有一天下班的时候,临近车床的一位小伙子走到她跟前,主动和她招呼。就在四目相视的一瞬间,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她词不达意地与他招呼着,眼睛始终没有正视对方。她越是腼腆,小伙子越是和她开着玩笑,逗得她抿着嘴直乐。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她正俯着身子打扫机床准备下班。
他来找她了。他弯下腰凑近她耳朵,说:“
晚上请你出去走走,好吗?”
突忽其来的约请,不知道是答应还是谢绝。她矛盾极了,她乘机转身去柜子里拿擦布的机会,脑子里打起鼓来。
怎么办呢?答应还是不答应?她是一个很内敛的女孩儿,从来没有和异性私下里约会过。她在纠结他的约请。
只听到他又在问:“好不好?”
她侧过身子问道:“去哪儿?”
“就在你家东头的河边,那儿凉快又清静,挺好的。”他乐呵呵地说。
很容易被感动的女人往往在情感上是脆弱的……她没有勇气拒绝他,他的热情和温暖她已经感受到了。
“换个地方吧,那儿不好。行吗?”
她担心在她家附近溜达,万一被家人和邻居看到了,脸往哪儿搁啊!她心里矛盾极了。去哪儿好呢?她也不知道。
80年代初期的小镇,没有咖吧、酒吧等适合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唯一可以让年轻人感到安全和清静交流的地方就是小镇边上的河边、大树下……
她答应他了,他开心得吹起了口哨,脸上的笑容像绽放的花儿……。
那年的9月份,雨水很多,空气湿湿润润的。吃好了晚饭,夜幕还没有拉开,她准备见他了。没有经历过约会的她心里直打鼓。她不知道见了面和他说些啥,也不知道他对她会说些啥?一切的一切都在朦胧中。
她没有一件华丽的衣服,不爱红装爱武装是她从事人武工作的父亲对她的要求,她几乎所有的衣服色彩都是黄色系的。曾经她梦想当女兵,父亲的要求也许让她多了几许女兵情结。
她简单地洗了脸,将两条齐肩的辫子重新梳理了一下。
那时候的女孩儿很少用奢侈化妆品,除了雅霜、百雀羚之类的护肤品外,就没有更多的其它选择了。即使喜欢打扮的姑娘,也很少有人打扮得像今天的女孩子这般时尚可人。
她出生在干部家庭,朴素、庄重是父母亲的一贯教导。
19岁的她,花季的年龄,如花似玉的容貌不加任何修饰,有着本色、本真、本分的姿容和品性。
夜幕终于拉开,星星从天幕上渐渐闪现。他曾说要来接她,被她谢绝了。
她骑上那辆女式永久牌自行车,怀着忐忑的心情如约来到了离家一里地的大河边。
她老远就看到了那个一米八零的身影站立在那儿。当她骑着自行车到他跟前的时候,只见他迅疾走上前,乐乐呵呵地将自行车接过去,放到公路西侧的树下,锁好,将车钥匙交给她。整个动作迅速、果敢、潇洒……。
风儿柔柔地轻吻着她的面颊,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极力让自己紧张跳动的心平静些。几缕发丝被风吹着遮住了眼睛,她随手撩起,借着月光,勇敢地瞥了他一下:白色圆领运动衫,黑色喇叭裤,是他今晚一身的行头。她默默地赞叹:真帅啊!
平时,她看到他总是在车间里,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阳光酷派的打扮。
他的五官长得很好,天生头发自来卷,白净净的皮肤方圆的脸,一双眼睛单眼皮,透着光亮显睿智。最为显眼的是他的酒窝,微笑起来甜美样儿,嘴角弯弯似月亮……。
她对他产生了好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好的外形,更因为他是车间年轻人的佼佼者——车间劳动模范……。
月光下的他和她肩并着肩慢慢地走着,她依然一声不吭,他打破了沉寂。
“工作适应吗?”他问她。
“还好,就是看图纸有点困难。”
“慢慢会熟悉的。有啥问题除了问你师傅,也可以问我。”
一番话说得她很感动,她应和地点着头。
她开始觉得这个人很热心也很善良,说起话来也挺幽默。随着话题的深入,她不再拘谨不再紧张了,她的话也开始多了起来。他俩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了很多路,手表的指针已经指向了十一点。
她说:“很晚了,我们回去吧。”
她父亲对她管教甚严,平时,除了上夜班,一般情况下她不会晚归。他理解她的心情,答应她往回走。
一路上他们聊得很开心,她感受到了他的魅力:他的声音浑厚带有磁性,操一口普通话,虽然夹杂一些外地口音,但给人的感觉还是很舒服。她好像喜欢上他了……。
离别的时候,他从包包里拿出了一本《怎样学英语》的书递给她。
“前不久去上海买的。你在学英语,这本书也许对你有帮助。”
一股暖流顿时温润了她的全身,她的心融化了……
“谢谢!”此时此刻她感动得热血沸腾。
打那以后,他们经常接触交流,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他们的关系也走得更近了。
又一天她生病请了假,他知道了专程来看她。
也就在那天,他的来访被他的父亲发现了。礼节性的寒暄倒也好,就在他走了以后,她父亲发话了。
“以后少和这种人来往。看看他穿着喇叭裤,一看就不是正经人……”
一番话把他数落得几乎体无完肤。她很怕父亲,从来不敢和父亲说一个不字,更谈不上和父亲顶嘴。有一年她买了一件深紫红的羽绒服,父亲看了很不高兴,责令她赶紧把羽绒服退回商店,而他给她拿回来一件女式毛呢军大衣。
那个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喇叭裤、长头发是时髦年轻人的追求。她的父亲是保守的、传统的,父亲的脾气也是倔强的、武断的。父亲的反对,她没有办法来说服,因为她不想让父亲生气。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孝女,她所能做的就是以后逐渐疏远他。她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也许会伤害他,但她没有其它的选择。
平时下班,他总会和她说上几句话,恋恋不舍道一声别。打那以后,只要他走近她,她会借故走开。他约她散步,她会说出种种理由谢绝。
她的心在哭泣在流泪。曾有几次恍惚中她骑着自行车,差一点被汽车撞了……。
没多久,聪明的他似乎意识到了,他不再走近她。偶尔,在打扫机床的时候,两人的目光会在一瞬间碰撞,随即闪开。她的心几乎要碎了。她经常以泪洗面,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她知道自己对不起他,她也不想对他解释……彼此情感的闸门就此关上了。
她喜欢他,他也喜欢她,他是她今生的初恋。
没多久,她再也没有看到他的身影。问了朋友才知道,他生病请假了。几个月以后,听说他调走了,回了县城,回他父母身边了。从此,他和她再也没有联系过。
他为何要调走?是不是因为她疏远他的缘故?她对他的疏远有没有给他带来过伤害?这一切的一切永远是个谜。
她的内心永远对他怀有愧疚,这本书也就成了她永久的带有歉意的记忆,让她珍藏至今直到永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