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出示“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当吴正宪老师说完一这句话时,学生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做出对的手势,有的做出错的手势。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吴正宪老师没有裁决,让学生自行分面两方,进行小小辩论会。正反相方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吴正宪老师组织学生孩子们运用手中的纸片折出1/2时,发现一个学生把纸对折了两次,展示出1/4,那吴正宪老师没有批评或不理那学生,而是让这孩子说了折的过程与1/4的含义,并进一步让全班同学展开评价。同学对他的评价不一,有的说:“老师明明让我们折1/2,可他却折1/4,好明显他没有认真听老师讲……”,“我地要批评他也发表扬他,批评他没有听要求,表扬他又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分数……”后来,吴正宪老师走到他面前,深深的给他鞠了一躬:“我真的很欣赏他呀,你这样的学习就叫积极的学习、主动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在学生的观点出分歧时,吴正宪老师巧妙地采用让学生进行小小的辩论会方式解决问题,这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非常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不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现实性和学生的认知兴趣。
面对折出1/4的学生,出于对学生尊重,很多老师也会让他陈述自己的的发现,也许会暂时变换教学的环节。但是,很少老师能捕捉这一些错误信息的变为丰富的内涵,故意抛出一个必定要引起争议的问题,然后再峰回路转,自然、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学习的重要性。深深的鞠躬、几个真诚的语言给了这们学生莫大的鼓励,同时也激起了全体的创造激情。
吴正宪老师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思路相当的清晰,从课内的基本知识到课外的延伸,环环相扣,而且加上个人生活阅历的缘故,更显他个人的课堂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着道家的思想,以理化人。让我最深刻的两句话是:天下难事做于易,天下大事做于细。将数学思想与人生哲理联系在一块儿,这就到达了教育的更高一个层面上去了。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让我明白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有的教师热衷于精雕细琢的公开课,有的教师擅于日常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精彩的教学环节、灵动的教学预设、具有感染力等等,种种的元素都必不可缺,但是关键在于能否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能否蹲下身子来与孩子诚心地交谈,走进孩子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