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遂想起》诗歌朗诵示范

(2011-06-19 16:11:47)
标签:

余光中

江南

春天

遂想起

杂谈

分类: 【诗情画意】
 
一舟四周年勋章
 
《春天,遂想起》诗歌朗诵示范
《春天,遂想起》诗歌朗诵示范                                       一舟
 

 

 

                               关于《春天,遂想起》朗诵的理解与艺术处理

《春天,遂想起》诗歌朗诵示范 (
 

     关于《春天,遂想起》朗诵的理解与艺术处理

                                           一 舟

 

     余光中的《乡愁》用88个字表达了一生的思乡情愫。《春天,遂想起》则用短短的45行诗,在时间和空间的大跨度跨越中表达了对故乡江南的钟爱和急切的思念.

 

    1、这篇作品的核心和高潮是: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特别是几个”想”字,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所有的纠结都在这个在字的重复表达中,把全篇的铺垫到这里迸发出来.

 

    2、历史与现实各种意象的交替出现。美丽而悠久历史的江南。这是“我”的钟爱。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

      乾隆皇帝的江南

 

     3、一种纠结-------“从基隆港可以回去的”,但却回不去江南

 

    时间的漫长和短暂的描述加深了对“回不去”的焦灼

“三小时就到”江南.

而在许多表妹“走过柳堤”和“许多表妹就那么任伊老了”、“江南小女孩”也变成了“母亲”。

 

     4、画面感的表达

 

       特别这段: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烟雨迷蒙中,柳思摇曳、衣袂飘飘的一种梦幻般的回忆和幻觉。通过朗诵的音色和节奏的特殊处理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5、几个排比句的处理:

 

        诗歌中有几个排比句很难处理,处理不好在节奏和旋律上会有很不舒服的感觉。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如果重音按常规都布置在“多莲的”、“多菱的”、“多螃蟹”、“多湖的”上面,句子就很单调,没有了生气。所以在“多莲的湖”、 “多菱的的湖”“多螃蟹的湖”这个短句中,有意拉长和加重了第三个“湖”字,在最后一个短句中拉长和加重了“江南”两字。同时在节拍上把“多湖的”和“江南”的顿间拉长,把“江”和“南”两个字音拉长、分开。是这个语段有了音乐感、有了变化和生气。

再如: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钟声里

       的江南

 

    前边的“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 用衔接紧凑和急迫的节奏,而之后的”的江南啊”拉开字音长度和字间间隔,使节奏变得缓慢凝涩。”钟声里的江南”则用一种补充说话式的节奏表达。

这种对比变化,使节奏和旋律变得丰富多彩。推动全诗歌情绪走向高潮。

 

    6、几处变奏的运用

 

     在原来朗诵的旋律和节奏中突然转为一种近似说话的旋律和节奏。使语流富于变化和艺术感。

如: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这句话变奏)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这句话变奏)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这句话变奏)

   (站在基隆港,(这句话变奏)

    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

 

   一、朗诵艺术家。一舟简介:

 

  一舟,网络名。朗诵艺术家,副教授。曾是部队文工团话剧、曲艺演员。连续五年网络朗诵点击率和转载率冠军。

 

  2008年获国家六部委举办的“中华诵”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北京朗诵研究会会员,深圳朗诵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学工部和朗诵协会特聘朗诵、演讲指导老师,新浪UC朗诵文学区顾问、中华朗诵网顾问。

 

    其朗诵作品在《新华书店总店有声读物:诗歌类和古典文学》两个栏目中2005年连续8个月排行第一。

 

  曾做客新浪《名家访谈》节目。曾为CCTV电视诗歌散文配音、朗诵。

  曾参加CCTV《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华诵》春节篇、清明篇、端午篇、中国诗歌节、《聆听经典.名家名篇朗诵会》、《2004中国诗歌之夜朗朗诵会》、《著名词作家阎肃个人作品唱诵会》、《著名作家毕淑敏作品朗诵会》、《著名作家宗璞作品朗诵会》等朗诵会和晚会的朗诵表演。

 

  曾多次担任电视台朗诵、配音等语言类节目艺术指导、朗诵演讲大赛评委。应邀参加过《共和国不会忘记》、《聆听经典,名家名篇朗诵会》等大型朗诵演出,出版有《无师自通——朗诵技巧速成》、《绝境》、《春天》《初中文言文配乐朗诵》等多种个人专著和朗诵表演和教学光碟。

 

  曾在桂林市百姓文化大讲坛主讲朗诵欣赏等。

 

  曾多次担任电台电视台朗诵、配音等语言类节目艺术指导。

 

  多年来,一舟老师一直致力于对朗诵艺术的研究、推广和普及,在生活中,他着力培养朗诵新苗,并借助网络教学这个平台,不厌其烦的把自己所钟爱的朗诵艺术播撒到众多的朗诵爱好者的心田,成为广大朗诵爱好者最为爱戴的良师益友。

   一舟朗诵特色及评价:

  朗诵表演艺术家一舟做客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将如何朗诵、如何欣赏朗诵作了精要的介绍。一舟认为,朗诵能迅速深入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情绪,能深刻进入人的心灵深处,使人的灵魂受到波荡、震撼、渲染和升华。

 

    朗诵是角色化的表演

 

  在讲座现场,群众艺术馆朱远群、广西师大学生孟凡璧、秀峰区文化馆鲁莹和桂林师专教师薛丰等4人分别表演了精彩的诗文朗诵,他们都曾在各种朗诵比赛中获得过优异成绩,他们演绎经典诗文朗诵驾轻就熟,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朗诵的魅力。

 

  朗诵是不是表演?有的人说是,有的人说不是。但在一舟眼里,朗诵就是表演。朗诵和朗读的区别是这样的———朗读是一种转述,朗诵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角色化的表演。一舟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一段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后,又朗诵了一遍进行对比,他说:“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个字一个字念,就是朗读。而在舞台上的朗诵,就不能这样了,你要进入角色———当叙述的时候,我就是那个作者,当老人说话的时候,我就是海里的老人,就好像表演李白《将进酒》一样,我就是李白,不然味道就不对了。所以朗诵一定是角色化的,是一种表演。”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诵与唱歌更接近,因为朗诵和唱歌都是表演艺术,朗读不是;其次从发音上看,唱歌每个字几乎都是拉长的,好像拖着一条尾巴,朗诵也是有尾巴的,只不过没有唱歌拖得那么长,而朗读和播音都没有。

 

  声音和节奏产生朗诵美感

 

  一舟在北京一家诗刊社举办的一次朗诵会上,听一位法国电影演员和一位法国诗人合作朗诵了一首诗,语调激昂、情感奔放。在场很多人虽然一个字都没听懂,但都感受到了一种震撼。

 

  朗诵有她的形式美———声音、节奏,又有内容美———思想、情感。声音和节奏就像听一首乐曲,我们虽然有时听不懂内容,但依然听得出情感。在朗诵表演比赛中,朗诵者的声音特色非常重要,因为欣赏朗诵首先是感受声音,当节奏、思想表现差不多的时候,声音的差异就有可能决定这个选手的名次。

 

  其次是欣赏朗诵的节奏和旋律的美,朗诵有一定的音乐性和一定的歌唱性,节奏的缓急、轻重都表达了情感和内容。一舟教育他的学生,学习朗诵首先要敢大声说,声音放不出来,情感怎么表达?

 

  朗诵与当代文学疏远了

 

    朗诵是文学作品最直接最完整的表达,她能完整地表现作品,能够通过内容的表达、情感的体现,唤起我们的生活记忆,震撼我们的灵魂,升华我们的生命。相对歌曲演唱来讲,朗诵具有更大的文学信息容量。

 

  所以在演讲中一舟强调我们不能忽视朗诵的文学性,尤其是那些能引起共鸣的当代文学作品。但一舟发现,现在的朗诵与当代文学有点疏远了。在北京、深圳、桂林等很多的地方,他参评过的朗诵比赛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选文章选来选去,就那么几篇古代的《将进酒》、《大江东去》、《满江红》等等,当代的诗歌也是选舒婷的《致橡树》为多,重复使用很多,撞车事件常有。

 

  一舟说,其实好作品就在我们身边,桂林文学作品不乏优秀之作,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很多作品都是适合朗诵的。一舟现场即兴朗诵了沈东子、刘春等桂林作家的作品选段,他说每朗诵一次,都感动一次。

  唱书调毫无感情

 

  在谈到朗诵表演的时候,一舟数次强调朗诵者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一定的独特性。他说:“去年的中华经典诗文全国朗诵大赛上,有一位评委点评时说了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你们朗诵得都不错,语言表达清晰,节奏感强,但是他有一个感觉,你们全部是由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他说到点子上了!”

  由此一舟牵扯出了口语语感的培养问题,很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还是辩论比赛,通常出口都是一个调子———音色单一、节奏单调、语调固定、没灵魂,一舟称之为唱书调、念字调,特点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最后一个字拉长音,似乎饱含感情,实际毫无感情。

 

  关于唱书调、念字调形成的原因,一舟认为可能是学校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没有学过朗诵。“要教孩子朗诵你不学,有关部门也组织得很少,怎么懂得朗诵?朗诵是一门艺术啊!”其次是长期以来朗诵和朗读的概念被混淆,把朗诵和朗读当作一回事。“平时在课堂上念课文可以这样念,但是往舞台上一站声音要大,要有音乐感,孩子们没有学到,因此就出现唱书调。”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谈一舟朗诵:一舟朗诵沉静安宁、情感的表达是细腻而自然的,没有一点浮躁之气,真是难得。听一舟的声音是美妙的享受。一舟老师是中国网络文学朗诵的奠基人之一,多年来热情参与网络朗诵示范交流,教学培训,桃李满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