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布谷鸟的呼唤》

(2022-05-10 10:07:32)
分类: 胡大大的读书笔记
2022.5.10

      终于把这种厚厚的书给啃完了,看完之后,真的很像劝罗琳大姐放弃自己侦探小说家的梦想了。
      那就开始说说感受。首先,文笔的确是够华丽的(说直白一点就是有点啰嗦了),一整本书其实侦探悬疑的部分比较少,大量的是在对话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塑造。首先能感受到,罗琳是希望写系列的,所以在这本书里面,大量的文笔都在强调这里面侦探的这个角色,可是让我觉得过于刻意了。侦探,一个大明星的私生子,因为战争断了一条腿,然后酗酒离开了军队,和一个“富家女”在一起,然后又分手,过的穷困潦倒。这些身份的撰写,感觉只是不断的在这个侦探身上加上很多种性格,但是这些性格一点都没有展现出来他最应该本质的东西,让我这个读者看完之后一点也没有感受出来,这是个侦探吗?他好像可以是任何一个人,我甚至觉得把侦探的故事作为一个死者的故事都可能会精彩一点吧,侦探不应该就是有一点聪明的成分吗?反正我是没有看出来,这样就导致最后侦探突然就破案了,显得有点莫名其妙,怎么他突然就聪明了呢,也许在前面他的确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是前面一点线索都不展现出来吗?作为侦探小说,我觉得侦探的性格塑造的稍微有点失败了。如果这本书不是作为一本侦探小说,而是作为“侦探”的自传,可能会稍微好一点吧。
     再来就是其他人物,我也有点恍惚的感觉。侦探请了一个临时秘书,侦探仿佛对这个秘书有好感,然后这个秘书对侦探好像也是有好感,但是这个秘书她有未婚夫的。这一段人物关系也让我觉得有点奇奇怪怪吧,每次这两个的心理,都让我想起了玛丽苏的剧情,感觉就是彼此好像是喜欢对方一样,那个秘书面对侦探的一些动作,描述的好像是“吃醋”的感觉,这真的太奇怪了,而且秘书的作用真的不大,就是帮侦探打电话,查网页,在最后一刻在凶手想干掉侦探的时候,救了他。还是从始至终的感觉,就是显得十分的刻意,作为读者,我能感受到作者想让我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而不是,让我从她的文字里面潜移默化的感受出来他们的关系。
     这是一个一般般精彩的侦探故事,因为作为一个侦探小说狂热迷,说实话从读到第一节的时候,结局就已经在我猜到的几个方向里面之一了。所以当看到结局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的那种震撼的感觉(不过可能是真的看太多侦探小说了,叹气)不过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童年的那个案件,其实真的太明显的预示了凶手是谁,童年的那个小孩从悬崖掉下来了,这件事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理由发生,作者又不傻,所以仔细去想想童年发生的这个故事如果不是意外,那凶手初了那个人还能有谁,如果这样想那长大之后发生的这起事情不就一下子就找到动机了,至于手法,根本一点都没巧妙,任何一个案件都会运用的时间差,何况全篇小说一直都在说,为凶手提供不在场证明的人,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她整天都在昏昏成成的情况啊!这算什么不在场证明?这算什么窍门?啊,想到这点我还是很生气的,太偷懒了这个作家。
   然后就是死者,书里面一直强调死者的黑人身份,一个被白人收养的黑人,她的死很大原因是因为她想找到自己的生父和弟弟,然后把自己的遗产给他们,其实我觉得这个环节也是有点奇怪,你从小被你的养母养大的,然后跟你养母收养的弟弟生活了几十年,一点感情都没有吗?就这样给一个陌生人,可能作为东方人,实在是不太能理解西方这种黑人白人之间一些比较微妙的种族关系吧。
    其实,罗琳的其他书我也没有看过,我只看过哈利波特的电影,所以我只是基于一个普通的作家来理解这本书,我觉得她的脑子能想到哈利波特这样的故事,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厉害,令人膜拜,但是这本书,真的不了,她的文笔的确很好,可是这本书对于一个侦探小说迷来说,稍微还是难啃了点。所以我决定去看哈利伯特了,也许这一个系列会让我更能感受JK罗琳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8岁生日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