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里的遗憾与圆满
(2025-05-31 15:19:15)
标签:
杂谈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窗外初夏的阳光透着几分炽热,空气中似乎也氤氲着粽叶的清香。但在这个本应围炉话节、阖家共享美食的日子里,我却只能望“粽”兴叹。
太太不许我吃粽子——因为我有二型糖尿病。医生说,糯米是“高升糖”的敌人,我的血糖曲线如一根紧绷的弦,稍有松懈,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波澜。作为家人的她,自然比我更警觉、更严格。但她越是认真,我心里越是隐隐泛起一丝委屈。
我不是爱吃甜粽的人,我爱咸味、爱肉香。小时候在湖州爷爷奶奶家,逢端午节,家中必备“诸老大”的鲜肉粽。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经过酱油腌制,蒸煮后油润饱满,与粽香交融,每一口都是人间烟火与亲情的缠绕。那时的节日,是粽叶飘香的日子,是长辈慈爱的笑容,是童年最幸福的回忆。
如今人至老年,异国他乡,许多记忆只能靠回忆温习。可连那一口粽子的味道,也被健康的枷锁无情地剥夺了。我时常会想:如果人生到了某个阶段,要为了“活得久”而牺牲“活得有滋味”,那么,这样活着,究竟值不值得?
医生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吃”,而人生却常常告诉我们“什么不能错过”。
美食如此,快乐亦然。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趟,并不是为了只完成一份“健康管理计划”,而是为了体会世间的多彩与繁华,为了一口心心念念的味道,为了一次与记忆深处的自己相遇。有时候,哪怕只是咬一小口粽子,那也不只是满足味觉,而是与过去的某个时刻——某段时光、某位亲人、某种情感——重新连结。
人到晚年,身体确实在走下坡路,遗传与衰老让我们不得不学会克制。但“限制”不应等同于“剥夺”,生活的质量,不只是用血糖仪与指标表来衡量的。
真正的智慧,是在节制中寻找自由,在克制中保留人情的温度。
或许,我不能再毫无顾忌地吃一个完整的肉粽,但我是否可以恳请太太,让我吃一小口?或者请她帮我做一个“健康版”的肉粽,既能照顾身体,也不让心太过遗憾?人生的智慧,也许就在于这种“退一步”的取舍与妥协之中。
老来不易,但人生到了某个阶段,更应珍惜的,不是“还有多少天”,而是“今天过得有没有意义”。正如古人所言:“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偶尔一次的小小放纵,也许正是对生命最深的礼赞。
端午节这天,我没有吃粽子,但我坐在阳光下,闭上眼,回忆起童年的味道。粽香未散,心已归乡。
我想,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圆满。
前一篇:曾经为过客,何时做归人?
后一篇:再回首,无你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