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鞋码里的时代记忆

(2025-06-10 15:26:51)
标签:

杂谈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上海,那时中国正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时期。物资匮乏,生活拮据,一双鞋子从穿上那天起,便几乎是“终身制”。只要不破,谁也别想换。小时候,脚长得飞快,但鞋却始终不变。脚趾顶着鞋头,生疼,时间一久甚至变形,但只能忍着。那时候的我们,疼是常态,忍是本能。

  如今,身高184公分的我,鞋码却只有42。前脚掌宽宽的,是童年被挤压过的印记。而我的儿子们,身高略低于我,却一个穿44,一个穿45。他们从小长在物质丰裕的年代,吃得好、穿得好,从未体会过“鞋不破不能换”的概念。只要觉得脚稍有不适,马上开口:“爸爸,鞋小了,换新的。”于是便有了新的鞋子,新的一步。

  每每看到他们轻快地穿上合脚的新鞋,我不由得回忆起那些年冬天的冷风、硬底布鞋、脚尖的麻木与酸痛。那不是一段轻松的记忆,却是我们这代人身体里最真实的纹理。我们用一双双勒脚的鞋,走过了那个紧绷的年代;而他们,脚步轻盈,自在舒展,走在一个更宽阔的时代。

  鞋码,不过是个数字,但它藏着一段段沉默的往事,折射着岁月对人心的塑造。童年穿小鞋的经历,让我学会了隐忍、珍惜和不轻言要求;而孩子们的童年,则教会了他们表达、体察和保护自己。这两种人生经验,谁优谁劣,并无定论,只是各自与所处的时代相匹配。

  回望这一切,我渐渐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就像一双鞋——有时候合脚,却不合心;有时候合心,却来不及合脚。我们在一双双不同的鞋子中长大,在一双双不同的选择中老去。人生最深刻的成长,不是我们走过了多少路,而是我们是否走出了那双“旧鞋”带给我们的限制,是否学会在疼痛中寻找新的方向。

  我的脚小了一点,却走过了坎坷的前半生;儿子的脚大一些,希望他们能走得更远,也走得更稳。而我,也终于在他们轻快的步伐中,看见了那个曾经忍着痛走路的少年,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这是鞋码里的故事,也是时代的缩影,更是人生的回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