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人生有三苦,熬过就是福
(2023-09-04 06:24:15)
标签:
杂谈 |
普通人的一生里,从来都是苦乐交织。苦是世间的常态,乐是在苦难中挖掘出的幸运。
只有在苦难的衬托之下,快乐才会变得那么可贵,也只有在熬过苦难时,才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
正如余华的代表作《活着》,时隔多年,这本书仍然是我放在床头,每每忍不住翻开的一本神作。
书中的男主角福贵就像是这世间所有的普通人,一生普通但坚韧,平凡但有力量,当他熬过苦难时,终于迎来了希望的光芒。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们总是忍不住流下泪来,也许心疼的不只是福贵,还是在尘世中不断打拼的自己。
但《活着》又不同于那些只顾煽情的书籍,它在描写生活的苦难,让人深有共鸣的同时,又让人看清了人生的本质。
穷人也好,富人也罢,放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是那么渺小,都要受尽磨难、尝遍艰辛。
这些并非没有意义,它让我们体会到活着的乐趣,又感悟到生命的惊喜。
命运从未亏待于你,你只是和这世间大多数人一样,在苦难中不断成长。苦难塑造了人坚定的意志,让我们有能力去抓住幸福。
人生有三苦,熬过去就是幸福。要相信现在所有的磨砺都是美好的奠基,否则你的人生终将止步不前。
01:熬过成长的苦,才能真正变得成熟
《活着》中,余华以福贵为例,用精练而深刻的语言描写了普通人的一生。
在福贵最为青春的岁月里,他是那么张扬放肆,读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也看不透妻子的深情眷顾,只是每日花天酒地,浪费时间。
直到后来败光了家产,连父亲也悄然离去,才终于明白,生活从来没有那么容易,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成长大概就是一个人破除青春时的肆意狂妄,向现实低头的过程。
这期间的种种从来都不容易,就像你发现美梦是那么遥不可及一样,会失望、会彷徨,会想要寄居在某个角落里逃避一切,可总有一天还是要面对现实。
人只有熬过成长过程的苦,才能以最成熟的姿态面对人生。否则你永远都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角落里回忆着那些遥不可及的梦,终其一生难有成就。
02:熬过分离的苦,才明白真情的可贵
小时候总想赶快离开家乡,去看一看远方,可后来真的走到了远方,又极其怀念过去。
也许这世间的很多事都是如此,拥有时觉得平平无奇,失去后才倍感珍惜。
正如《活着》中,福贵也曾觉得父母的存在可有可无,妻子也不过是人生的陪衬。
直到后来父母双双离世,他也在阴差阳错之下离家两年之久,才终于明白有亲人在身边是那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有些事情摆在面前,总会让人不屑一顾,直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在与最重要的事情分离之后,我们的人生就彻底坠入苦难之中。你想回到过去,想要重新拥有,想要摆脱当下的局面,其中的万般惆怅也许只有经历过才会懂。
等到你彻底熬过了这些苦难,才顿悟人这一生,真正重要的不过就是一份真情,真正渴望的不过就是有人爱。
分离是人生中最大的磨砺,但同时也点醒了那些浮躁的灵魂,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人生的归宿。
这就是苦难给予人的幸福,熬过分离的苦,才能享受相聚的福。
03:熬过失败的苦,才懂得活着的意义
人生就像是剥洋葱,所有的苦难都是在帮你排除掉生命里多余的过程,最终只剩下人生的真谛。
在《活着》这本书里,福贵进行过无数次的尝试,他也渴望重回有钱人的生活,也曾试图扭转全家人的命运,但这些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总想尝试着像别人那样活着,总是羡慕别人轻松自在的生活,却忘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到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归自身的轨道,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一辈子我们所有的尝试都是为了找寻生命的意义,等到你熬过失败的苦就会懂得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生活。
所谓活着,其实没有固定的答案,哪一种生活方式更为舒服,哪一种人生更契合你的想法,就是最好的选择。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福贵这一生穷困潦倒,活得极其失败,可在福贵自己的价值体系里,他拥有疼爱自己的亲人、温暖的家庭,一家人齐心协力,共抗苦难,足矣。
这也是很多人都认为《活着》这本书十分治愈的原因,书中没有任何一句多余的鸡汤,只是缓缓地叙述着福贵的命运,却让人感同身受,明白活着的意义。
活着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人怎样活着都好,重要的是守住了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
等到你明白这一点时,就能体会到当下的生活有多么美好,也能以更轻快的脚步迈向未来。
前一篇:【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后一篇:【转】一个人开悟了有什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