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一个人幸福的原因:找到情绪价值

(2023-08-29 05:42:49)
标签:

杂谈

  杨绛先生曾说: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生活当中的忧虑和快乐,其实都是互相夹带着其中的一些东西,才能滋生出如此复杂的情绪。
  
  人的情绪有正面和反面之分,但不管如何分辨,都无法确定一个精准的界限。
  
  这也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不管到了什么阶段,并不是非要如何才能成就幸福。
  
  正如生活带了一点点的变数,日子才会如此活泼且可爱,生命才具备着一种跳跃性,灵活性。

  
  渡己
  
  一个人但凡想要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就要学会渡己。
  
  渡己是一种特别孤独,也是非常难熬的过程。
  
  首先,人要想驶入海里很简单,但要想在偌大的海洋里找到人生的方向,找到了自己认为对的,并且能够一直走下去的方向,却是特别难的。
  
  这种难度,就好比大海捞针,甚至比这种事还难。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管对生活、对生命是充满了希望还是失望,终究只能活一次。
  
  正如情绪不管是高昂的,还是低落的,同样在消耗着一样的时间。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在一种低落的情绪下,不断地消耗着自己的生命。
  
  他们觉得这样反倒是一种“享受”,哪怕在有的时候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不过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但是,正因为他们找不到什么才是更有意义的,或者说更有价值的事情,甚至哪怕他们懂得什么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
  
  可由于自己融入不到那个圈子,也的的确确没有那样的实力来达成,所以总会退而求其次。
  
  于是,就在这么一种心态下,别说渡己了,不过是在颓废罢了。
  
  每个人的一生之中,都会遇到一段异常艰难的、难熬的时光,诸如来自生活的压力,或是工作上的失意,还有在感情里爱得惶惶不可终日。
  
  这样低落的、失落的、没有信心的情绪,实际上是没有半点活力的。
  
  但不少人却已然习惯了,或是认命了,在苟延残喘,在自我麻痹。
  
  所以,一个人但凡想要过上好日子,要做到的事情之一就是及时地让自己冷静下来,情绪起来。
  
  然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懂得及时挑战好心态,提高认知能力,让人生之路走得豁然开朗。
  
  时间会冲淡一切,所以要及时地认识自己,无论遇到多难的事情,都要跟自己握手言和,不必忧虑不断,更不必害怕未来。

  
  悦人
  
  《孟子·梁惠王下》里说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深以为然,一个人不管怎么开心,都不如大家一起开心。
  
  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开心,这当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一个人若是能够做到悦人,则更能说明他们有着非常出色的社交能力,以及创造更高级的快乐的能力。
  
  《积极清醒的力量》中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的生活。”
  
  一个人若是拥有了价值高的情绪,自然而然就会愿意给身边的人带去欢乐。
  
  而且他们也深知在为别人带去欢乐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拥有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显然,一个人动不动就觉得不开心,而且还要将这些负能量的情绪波及身边的人,非但收获不了幸福,也给不了别人快乐。
  
  因此,这样的生活一旦过得久了,自然而然就会陷入一种死循环,甚至是一种陷阱当中。
  
  反之,一个有着正能量,并且走到哪里都会努力去创造正向情绪的人,他们是能够帮助自己走出低谷,也能够陪伴他人渡过难关。
  
  怨天尤人,只能加剧事情的恶性发生,积极乐观,反倒能够大事化小,走向人生正能量,创造生命当中的美好。

  
  培养积极情绪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段起起伏伏、沉沉浮浮的经历。
  
  一个人只有拿得出高价值的情绪,面对起伏不定的人生,敢于坚定地做好自己。
  
  越是在困境的时候,越是能够拿捏好自己的心态,不断地创造各种机遇。
  
  哪怕生活当中的变数很多,但还是能够主动培养积极的情绪,而且遇到难题也会勇往直前。
  
  这样的人,才能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还能积极地迸发出自身的潜能和实力。
  
  稻盛和夫曾说: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
  
  这颗心,能够培养出高度价值的情绪,而且这些正能量的情绪,也会在无形之中化作一股能量。
  
  然后,保持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自己活得豁达,也可以在心中继续衍生出正能量,去收获更好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