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岁月无情,愿你勇敢
(2023-03-30 07:10:46)
标签:
杂谈 |
时光匆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好的愿望一直在我们心中生长着。我们渴望拥有陪伴和幸福,我们期待能功成名就,我们梦想拥有荣华富贵……。然而,人生无常,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拥有,不是所有温暖的心都会为我们停留。
于是我们一边得到又一边失去,渐渐领悟生命的征途上很多艰难只能一个人去面对、去克服,很多路只能一个人勇敢地走下去,很多人和事只能随缘不能强求,孤独于是成了生命最真实的姿态。
当现实与梦想的距离越来越遥远的时候,我们学会了放下,学会了忍耐接受现实。西周第二位君主成王告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说的是必须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我们很多时候正是在忍耐中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在忍耐中崛起,在忍耐中飞跃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鸿沟。
因此,“忍”是一种修行,于痛中得平复,于悲中获新生,于静中悟世道。无论是忍辱负重、忍辱求全、忍辱偷生还是忍痛割爱,终是百忍成金。
《中庸》
有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荻行乎夷荻,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说的是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该做的事,不对地位以外的名利存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该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该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该做的事。君子没有什么情况是不能安然自得的。
这里其实说的就是我们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随遇而安,来之安之。不去奢求超越现实的一切,相信只要带着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爱尊,一定能变得更好甚至创造奇迹。
现实之所以令人感到残酷,是因为它无法成全我们内心的完美。但是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左传》:“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谚语说“所谓高下,应当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泽容纳着污泥,丛山和草丛藏着祸患,美玉匿着瑕疵,君王忍受着耻辱,这是自然规律。”
古人所言极是,接受不完美就是接受自然规律、接受现实。人生道路波折起伏,悲喜交加,以平和心态百忍成金。明白了“祸兮福倚,福兮祸伏”方能“闻喜不喜,见怪不怪。”了。
我们的生命从降生之时就闪耀着智慧之光,这样的光芒铸就了每一段光辉岁月。我们感激命运的波折让我们成长,我们感恩人情的冷暖让我们学会珍惜,我们感动得失成败给我们铸就坚强和勇敢。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说:“我的智慧常常对我发出愤怒的咆哮:你称颂生命,是因为你希望、你期待;你赞美生命,是因为你热爱、你渴求!”。
尼采说的没错,我们的智慧有灵性,有它自己的欢笑与双眼。我们用我们的智慧与时光同行,它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幸福快乐,甚至教会我们很多人生哲理。我们用智慧感悟着生命的温度、世界的温度;用智慧的力量营造出生命如春的氛围。学会不为名利折损身体健康,学会激流勇退,学会清心寡欲。
昨天已走远,我们早已看不清、早已放下;今天还在颠沛,我们仍然坚持着、仍然勇敢;明天还在期待,我们始终努力着、始终坚强。
生命像一条河,时而奔腾,时而平静,终会干涸。那些回不去的年月即便有苦有泪,都要勇敢、要坚强。
人生像一首诗,时而悲唱,时而欢诵,来去匆匆。那些难以重拾的过往无论是悲是喜,都是力量、是足迹。
即便光辉岁月逝去,那也是“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我们虽做不到范仲淹文字里的洒脱,但也能终将释怀。年少时那些轻狂的念想早已变得成熟,随着命运的兜兜转转、得失成败,终能为自己寻找到一个安放心灵的独处角落。如王维《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自暖境界。
心中有月,自然明净;心中有月,必然有光;心中有光,安然无恙。
前一篇:【转】人生妙语
后一篇:【转】名家笔下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