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小说与电视剧中,写弘时刺杀弘历,这就是戏说了。本来也不值一驳。在清代,宫廷内斗自然也是多的,但历来戏说多于史实。清皇室以孝悌治天下,整体的道德风尚没有大问题。试举一例,康熙的太子允礽曾经因为小弟弟允祄患病而没有表现关心,就被康熙痛斥一番,甚至成为被废的前提之一。
在清代,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兄弟、父子使用阴谋互相暗害的。一般来,都是阳谋,比如,努尔哈赤杀长子褚英,比如雍正处置八爷、九爷、十四爷等,都是堂堂正正地做在明处。那么,既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妨回答一下,尽管弘时根本就没有刺杀过弟弟弘历,也更不可能行刺父亲。
弘时,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反叛,他只是在父亲对皇位继承人问题上数次暗示是弘历,他有些不满。按理说,他上面的两个哥哥都早逝,论顺序,他应是皇位继承人。但种种迹象表明,父亲属意于老四弘历。
弘时因此而郁闷。但他从未有什么反叛的实际行动,刺杀就更没有,只是脸上老挂不住,俗称“掉脸子”。比较严重的是,他居然还与父亲雍正的政敌,也就是他的八叔允禩来往密切,这在他的十六叔庄亲王允禄为他求请的折子里可以看来,即那一句“臣等查三阿哥从前原因阿其那(雍正对允禩的蔑称)获罪株连……”大约也就是这些。
皇帝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求所有臣子都与自己同心同德,要求皇子更是这样。弘时偏偏不能,他让雍正失望了,他想不到自己亲生的骨肉,会倒向政敌那边去,这是让政敌内心是多么得意的一件事呀。尽管也就是一些言论而已,但儿子明显不在自己这一方。皇帝一生气,把弘时赶出了紫禁城,让他分府另居,并且勒令把他直接过继给政敌允禩。
父子俩从此恩断义绝。
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按照小说与电剧剧设定的人物逻辑,他也不可能成大事。小说电视剧的弘时,比历史上的弘时更加不堪,简直不像皇子,像个京城胡同里的小市民。他谁也刺杀不了,即使真的改成弑父并且成功,他在人才济济的爱新觉罗政治集团里,他是个再小不过的小人物,他不可能立得住脚,并且爬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