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肃亲王府”
| 分类: 散文 |
10月28日,在京拜访老朋友金长督的母亲,想听听更多肃王府的故事。
金长督是清末代肃亲王善耆的曾孙。肃亲王是清代的铁帽子王,始封王为皇太极长子豪格,其嫡传世系为:豪格—富绶(豪格第四子)—丹臻(富绶第四子)—衍潢(丹臻第六子)—蕴著(富绶五子拜察礼第三子)—永锡(丹臻第二子成信之第五子)—敬敏(永锡长子)—华丰(敬敏第三子)—隆懃(华丰第三子)—善耆(隆懃第一子)—金壁东(善耆第七子)—金连繝(金壁东第三子)—金长督。
我在长篇小说《顺治迁都》中这样写第一代肃亲王豪格————
顺治帝、孝庄跨上御马,执鞭飞驰。众多侍卫呼啸拱卫过去,并一同冲向了敌群。
四皇子叶布舒是个17岁的美少年,他在马上大叫:“我来了,老五、老六、老七、老十,跟我来,保护好皇上!”五皇子硕塞、六皇子高塞、七皇子常舒、十皇子韬塞跟着他们的四哥,“唰”地一声在内围里围上了顺治帝。在外围圈上的大哥肃亲王豪格看见这一情景,朗声大笑。
豪格(1609年-1648年)是皇太极的长子,顺治帝的大哥。母亲是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努尔哈赤时期,他从征蒙古诸部因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因为军功封肃亲王。顺治三年,挂靖远大将军印,亲手荡平了恶魔张献忠。这是他对中国人民做出的最大贡献。次年,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下狱,不久死于狱中,年四十。顺治八年,追复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
此时的豪格刚刚与皇位擦肩而过,他不但没有任何怨忿,反而一心一意地爱着顺治帝,一心一意地护着其他小弟弟们。他曾不止一次地对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堂妹)说:“父皇不在了,长兄为父,我要好好照顾弟弟妹妹,这是我的责任。”现在他看到弟弟们在马上奔驰,好不开心。
豪格:“老四,你还真有个哥哥样,不错!”
叶布舒:“大哥,我做得不对吗?”
豪格:“叶布舒,你做得非常好,你二哥三哥死得早,以后,大哥我不在皇上跟前的时候,你就是大哥了,你要好好照顾皇上还有弟弟们。”
叶布舒:“好勒!大哥放心吧。”
……
即将出版的新书《康熙定台湾》有对豪格女儿的大量描写,这个第七女嫁给了耿精忠,因反对丈夫的叛乱,做出了重大牺牲。
所以,我对肃亲王后代一门有着极为特殊的兴趣。
肃王,因为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所以从清初到清末,一直显赫。北京有一句话:“恭王府的房子,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传说当年由于银子太多,每年肃王府都要晒银子,怕银子发霉。肃王悠闲地坐在屋子里喝茶,对管家说:“去,查查,银子少没少。”管家出去点点,回报说:“没少”。肃王点点头:“再晒。”第二天,肃王又对管家说:“去,查查银子少没少。”管家又出去点点,回报:“没少。”肃王再点点头:“再晒。”如是几番,管家领悟过来,带着几个管事的,一人撮了一簸箕银子带回家去,回头禀报:“银子少了。”肃王点点头:“那收起来吧。”
现在,善耆自然是不在了,连金长督的祖父、父亲也不在了,只有他的老母亲还在。
老母亲艾廉鎣今年94岁,是我这次重点拜访的人物。和长督先生相识多年,一直还没有看望老人家,这在礼数上说不过去,再则,我在前面说过,也特别想听她关于肃王府的那些故事。

老人家生于1925年,毕业于日本骏河台女学院。1944年回国。解放后,一度没有工作。后来,北京译文出版社招聘翻译编辑,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后来,由于工作出色,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任编译。一生的重大贡献,是编辑出版了《新汉日词典》

老人家看上去平静,但偶尔会有不同寻常寻常的气质闪出来。比如,我问到她的姑婆婆川岛芳子,她立即收敛了笑容,说:“那人,不怎么样!”就在这座王府,1941年,金默玉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肃亲王善耆的17女金默玉曾与姐姐金壁辉(川岛芳子)大打出手,从此,她与姐姐断绝了来往。巧了,正好28日这天的上午,我在北京广播大厦三号演播厅讲了这段故事,并做了视频。如果我早一天来,也许讲述的感觉会更好一些。
金家的人都很热情,金长督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晚饭。厨艺精妙,香肠做得好,色拉也是一绝。
晚饭后,大家喝茶说故事。我一边看着老人家,一边想着是不是要为肃王府写写300多年的风云变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