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叔本华,也是救主

(2018-10-04 08:14:41)
叔本华,也是救主
      今天远在美国的朋友,给我发来一篇叔本华的文章。这是一方药,解决了我好久的痛苦问题,我有得救的感觉,在这里特别推荐给各位朋友。同时,特别感谢我的朋友,感谢200多年前的德国朋友。叔本华,我的救主。
          大家都能看出,使用的能力越是高尚,所能收获的乐趣就越是伟大。乐趣总是涉及个人力量的使用,幸福就存在于一连串的乐趣的重复中。比起另外两种基本的生理的乐趣来,感觉的能力带来的乐趣占据了更高的位置——同样是存在于世,人类的感觉能力远远大于动物,使得人有别于其他动物,存在的地位更为高级。感觉的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使我们能够获得必须依靠思想才能得到的乐趣,也就是所谓的智力乐趣。可以说,越有思想,乐趣越大。

      普通人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是因为这件事刺激到他的意识欲望,也就是说对他而言这是一件有切身兴趣的事。但是持续的刺激未必总是好的,也会带来痛苦。比如打牌这项看似风雅的流行娱乐,就可以提供刺激,但也只能提供一些微小又短暂的刺激,让那些真正且永恒的痛苦暂时得以麻痹——说到底打牌就是对意识欲念的一种隔靴搔痒。

      一个人若是智力发达,就能够毫无杂念地对纯知识方面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对他来说才是必需品,有助于让他远离痛苦,并让身心灵感到祥和喜乐。

     普通大众的生活,让人们醉心于各种满足个人安逸的渺小福利,却不得不对抗由此而生的各式不幸与苦难,旷日持久地挣扎其中;一旦停止为实际生活操劳,人们被打回原形,只能依靠自身内在时,人生就会被不堪忍受的无聊包围,如同行尸走肉,只有疯狂的激情才能稍微点燃死气沉沉的生活。

     被赋予了高度精神力量的人,过着思想丰富、多姿多彩、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意义的人生,其自身就承载着最高尚的乐趣之源。他的头脑只为有价值、有趣味的事物所吸引,他想要的外界刺激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自对人生,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伟大成就的思索——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享受世上的杰作,只有他们才能透彻理解并深切感受到这些杰作的伟大之处;也只有对他来说,那些曾经伟大的人和事才真切地存在过;也只有他才感受到了他们的吸引,其余的人不过是偶尔的过客而已,或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

     这类聪明人的典型特征还包括他比别人多了一项需求,那就是对阅读、观察、研究、冥想和实践的需求,简而言之,他们需要不被打扰的闲暇。

     伏尔泰说得好,“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乐趣”。因为怀有需求,譬如想要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文学、艺术等美好的事物,所以能享受乐趣;而对大部分人来说,即使被美景包围,也视而不见,感受不到乐趣——这就好比是我们要如何期望一个老朽之人坠入爱河呢?简直是徒劳的。

      在思想智慧方面享有禀赋的人,除了日常的个人生活之外,还享受着精神的生活,并且逐渐将精神生活作为唯一的真正的生活——实际上,日常的个人生活不过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获得精神生活的一种手段而已。

      很多人过着浅薄、空虚和充满麻烦的生活,甚至将这样一种庸庸碌碌的生活视为人生目标。而对于那些聪明的人来说,会始终把对精神的追求放在其他一切追求之上:通过内在和知识的持续提升增长,生活的境界逐步提高,使之越来越连贯,并具有恒久的强度与统一性,就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逐渐成形。与之相较,致力于追求个人舒适的人生,或许其宽度确实得到了拓展,却无法加深深度。可惜的是,这种所谓的“现实生活”对大众来说就是人生的目的,却不知道自己终此一生无非是做了一场可怜的表演。

      每天的日常生活,若没有激情来驱动,就十分平淡乏味;而如果有激情,又很快会变得痛苦。只有那些思想禀赋超群的人才是幸运的,他们的智力超出了意识欲望所需,能够在日常生活之外,同时享有精神的生活,没有痛苦且妙趣横生。享有精神生活,只依靠闲暇(意即,当智力无需由意识欲念来驱使的时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真正充足的力量,摆脱意识欲念的拘囿,才有资格从事纯粹的精神活动。恰如塞内加所言,“无知的玩乐也是一种死亡,相当于活死人之墓”。

     根据每个人思想能力程度的不同,与之相对应的精神生活可以无限发展没有止境——小到收集昆虫标本,观察鸟类,研究矿石、硬币之类,大至创作诗歌或哲学作品,收获思想的最高成就。

    精神生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无聊,还可以使我们免遭无聊的坏影响——将自己的幸福全部寄托在客观外在世界的人们,必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幸、损失,甚至穷奢极欲带来的影响,其中还包括交友不慎导致的烦恼。唯有精神生活可以保护我们远离这些危险——譬如我的哲学虽从未带给我实惠,但是却帮我节省了许多开销。

这篇文章将成为珍藏品,反复学习。如此,灵魂将不断得到解救。

资料: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疯狂投水自杀身亡。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叔本华,也是救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