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1977年,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大约就是这个季节。我父亲被抽调去大连的一个岛上,封闭式判辽宁区域卷。
大约一个多月后,父亲回来了。他有点沉默,没有说什么。后来,我们一再问,他讲了语文卷上的一道题。父亲是判数学卷的,怎么知道语文卷呢?父亲说,大家当笑话传开了。
语文试卷上,有道题是成语解释,是“道貌岸然”某考生显然答不出来,他略一沉思,就进行了文学创作,写了个一个小场景。
道貌岸然:“老道的帽子被大风吹落到河岸边,然后,他又捡了起来戴上了。“
生动形象都是够的,画面感也极强,或许在国外会给一点分,保护创造力嘛,但我们不行,一是一二是二,从不马虎,且但关公战秦琼战得太猛了,且犯了大忌,就是”帽“与”貌“并非同一件事物,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原成语是”道帽岸然“,那这个创作也还是擦边的,但根本就不是,而且,语文老师据此还认为他为人不够老实,于是,狠狠地打了个红XX,并略带痛心地将这个答案当笑话传了出去。
40年过去了,不知那位仁兄最后考上没有,并且工作在哪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