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雪夜,有人看见曹雪芹携“林黛玉”走上江岸

分类: 美文 |

瓜洲,本来是没有的。怎奈扬子江日夜浩荡,飞走的是波涛,扎根的是金沙,到了晋代形成了一片陆洲,其状如瓜,于是,世上就有了瓜洲。到了唐时,瓜洲成了渡口,成了水上枢纽。
《瓜洲镇志》写到公元1760年(乾隆24年)时,这样说:“冬,曹雪芹路经瓜洲,大雪封江,留住江口沈家”。
那是个奇冷的冬天,大雪连江南也冻成了一片愁白,曹雪芹的船进了扬子江就行不得了,因为江面已被冰封。他只好叹了一口气,携了新婚的妻子上岸。妻子很病瘦,人近中年,但却有着惊人的美丽。十几年前,我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一篇小文,说是曹的这个妻子与林黛玉的原型有关。根据是什么呢?或许就是沈家历代相传的口碑。周汝昌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江北岸,瓜洲古渡头,忽然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那发现曹雪芹的便是沈家的老人。老人见曹雪芹满面忧色,就邀请他到家中歇息。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境,遇到老人,曹雪芹如遇故旧。35岁的大艺术家虽历经灭顶之灾,却毫无萎缩之态,反倒潇洒依然,一叠声地讨酒喝。
“万艳同杯”,烫出火脾气来,一口下去,冷冻的血瞬间被点燃了,多少沉睡的旧梦在火光中睁开惺忪的眼睛,故去的金粉情事,还有那些异样的女子,———浮现出来。窗外的雪停了,梅枝抖了几抖,花瓣纷坠,声如远方的隐雷。
三天后,暖风把江冰吹成流水,曹雪芹的船帆涨满了。临行前,沈家老人依依不舍。曹雪芹问,有笔墨吗?老人转身取来笔墨,曹雪芹饱醮浓汁,挥笔泼出了一幅“天官赐福图”。老人是有见识的,见了这幅即兴之作,连呼“天才”、“天才”。曹雪芹笑道:“无以为谢,画天官,求他赐福于您吧。”说罢一拱手,携夫人去寻秦淮旧梦了。
不揣浅薄,我认为,清朝对中华民族有两个杰出贡献,一是创建了康乾盛世,二是天才地制出了文学神品《红楼梦》。满族人是多么的聪明好学,他们把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学了个精透。据说,康熙帝差一点成了汉学大师。其乳母的曾孙即是曹雪芹,后来,竟成了汉学的集大成者。曹玺任江宁织造,等于进入了贵族行列。然而,令人崇敬的是,曹家并不是一味地贪享荣华富贵,他们在江南广结骚人墨客,终日醉心于诗书之中。二任织造曹寅,竟成了名震南国的诗人。著有《楝亭诗抄》、《词抄》、《续琵琶记》,还奉旨编撰了我们至今仍在受用的《全唐诗》。曹家出了个曹雪芹,是天时,是地利,是定数。
瓜洲雪夜故事发生后第四年,即乾隆二十八年除夕,曹雪芹病逝于北京西山。
从瓜洲回来,刚好途经北京。工余之时,来到西山脚下。来回走了几圈,风起了,摇出一地的软绿。心向不知睡在哪里的好梦的梦阮先生询问:你梦瓜洲吗,就是那个雪夜里留你喝酒的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