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忽然就想起杏花那些零星的雪

(2017-09-30 07:19:23)
分类: 美文
忽然就想起杏花那些零星的雪
      我好像有多年没有看到杏花了。

        那些新雪一样散淡地开放在枝头的,嫩白的底子洒上一星半点的紫红,在早春的风中纷纷举起小手急急地报告春消息,然后,飘出清寒与冷香,还有几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我记得外祖母家的后园里有一棵老树,我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棵年轻的树。春风吹走了积雪之后,满天的冬云散尽,树上的那些冻得通红的小脸便迎风先笑了,一面得意自己扮雪扮得成功,一面惊喜地向下张望刚刚醒来的大地。

      乡下的孩子似乎习惯了年年要来的杏花,却并不多看她们几眼,只是期待紧接着要蜂拥而来的青杏子,到那时,信手飞出几块小土块击落几颗,然后,酸掉牙直咧嘴,大家彼此看着窘相笑着玩儿,剩下一些青杏子任由她们过些天在树上发红红成圆圆的红珊瑚。我那时,总要多看几眼那些在风中翻卷花瓣的杏花,担心她们有一天会落尽,也特别不喜欢她们变成青杏子、红杏子。那时的理想是,杏花就那样一直开下去,从春到夏到秋一直到冬,四季杏花,满天清冷的香气。也还想到,夏天如开杏花,那夏天定是清凉的。

        长大以后,才知道还有好多人喜欢杏花。宋代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陈与义在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说:“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史达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叹:“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元代王元鼎《正宫.醉太平》唱:“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这些人,他们都在诗篇里写到了杏花,而且满有感情。这些故事当都发生在宋元时期的都市里——乡下小姑娘在早春时折几枝杏花,卖给住在城里的诗人,让他们在读经书的同时,闻一闻杏花香偶尔想到大地上的事情。诗人们还好,他们没有嫌弃杏花的清贫,他们买了几枝,放在书案上,不时地记起自己的故乡。有人虽然写得比较浪漫,但究竟还肯将来自乡间的杏花入诗,而不是只一味宫廷花啊唱来唱去地起腻。

  现在是秋天,要看杏花也只能是明年早春的事情了,现在只能想念她。想一想,也是好的,可以让心绪清幽一些。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些新雪一样散淡地开放在枝头的,嫩白的底子洒几点紫红,在早春的风中摇曳,飘出清寒与骄傲,还有几丝不易察觉的冷香……”总觉得这杏花有节操,有品格,有慈爱之心。她不肯去达官贵人的园子里,只甘心生长在乡下的泥土里,宁肯昙花一现之后变成青杏子、红杏子,也不愿仅仅成为一种观赏玩物,这样,也可以在平安时供孩子们吃着玩儿,在灾荒时供人们充饥忍饿。如果杏花也是仙子,那么,看起来她是属于民间百姓的。西方有位哲学家总结说,真的贵族都是热爱平民的。

      然而,如果现在能有几枝真是很好,在傍晚朦胧的灯光里面,清艳地开放,冷香向四面弥散开去,我特别想久久地凝视她们,并且再三再四地去猜当年陈与义写的“吹笛到天明”的人到底是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