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年报讯(记者李天际)昨日,有文保人士反映,位于北京大学校园西北墙角处的一块汉白玉石碑疑似被长期荒置,保护现状堪忧。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求证后获悉,该石碑为乾隆御书诗碑,属圆明园遗物,荒置已有一年多时间。
昨天下午,北青报记者进入北大西门后,沿小路向北,在西北墙角处找到该石碑。算上基座,石碑通高近2米,距离北大西墙仅1米距离,旁边不远处则是一道临时通行的铁门。石碑四周环境杂乱,没有任何防护措施,3辆破旧的自行车倒在石碑基座一旁,基座的一部分已经破损,甚至还能看到被火烧过后的黑色痕迹。碑身被海绵包裹,海绵外垫着木条,铁丝将木条牢牢捆住。在外露的碑顶部,可以看到雕刻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石碑的前方虽有探头,但并未对着石碑的方向。北青报记者询问几位路过的学生,无人清楚该石碑的历史。
经过《谁收藏了圆明园》的作者刘阳确认,该碑为乾隆御书
《半月台》诗碑,属圆明园遗物,原来立于长春园“海岳开襟”东侧的半月台,诗文内容描述的是半月台的景色。至于石碑何时移至北大已无从考证。
刘阳介绍,他曾经在北大考察过这块石碑,当时石碑位于现在位置的南边,碑身曾被砸坏,后被修补。后来不知为何挪到了现在的位置,荒置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圆明园存世的文物非常有限,这块圆明园御书诗碑遭到间接破坏,实在令人可惜。”刘阳说,从该石碑现在所处的位置看,存在被盗窃的隐患。
今年是圆明园建园310周年。刘阳认为,应妥善对该石碑进行保护,避免其长期荒置。如果有可能,这件对研究圆明园意义重大的石碑最好能回归圆明园,供游客参观。
如果是别的部门也就罢了,也就不问了,因为问也是无益。然而,既是大学,又是北大,理论上讲北京大学和所有大学一样,应该是“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部门,而且应该比别的大学“传“、”授“、”解”得更全面深刻彻底。
那么,北大请听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依据这条法规,这甬碑属于不应该移动的文物,那么,为什么给移动了?
二、移动之后为什么会这么惨?正如报道所描述“距离北大西墙仅1米距离,旁边不远处则是一道临时通行的铁门。石碑四周环境杂乱,没有任何防护措施,3辆破旧的自行车倒在石碑基座一旁,基座的一部分已经破损,从该石碑现在所处的位置看,存在被盗窃的隐患。”且“荒置已有一年多的时间。”退一万步讲,即使这甬碑是别的什么人弄的,弄到了北大的家门口,那么,北大也理当扫掉这片“门前雪”
北大人文水平,乃中华高教之冠,我们耐心等待完美题解。提一个小要求,在题解里最好不要出现诸如“这个无可奉告……”、“这个,不是我们,究竟是谁,我们目前也不清楚……”、“那个地方,西北墙角不是我们的地方……”之类的题解,如果非要那样回答,我们将会判不及格,甚至判零分。然而,至少这个问题,我们的理想是和北大要个满分。
那么,北大请答题,不必抢答,没有人跟你们抢这样的题,慢慢答就可以啦,审题要认真,答题要冷静,千万注意不要丢题落题,另外字迹要工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