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2017-01-18 08:37:29)
分类: 精典特稿
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1月14日14时,辽宁著名主持人李峻岭先生总监制的“辽之河”诗歌春节晚会在沈阳新饰家装饰有限公司的大厅里隆重举行,这里春意融融,这里诗歌飞舞。
       本博主应邀参加了这次诗歌盛筵,既大食特食精神食粮,又亲切会见好多朋友。我与好友蓝恩发说,文化制胜,惟文化方能制胜。仅仅盯经济,搞不好经济。辽宁必须多多这样的盛筵,辽宁要诗歌起来、要文学起来,要美起来。如此,辽宁才能飞起来。蓝先生回答,辽宁理应成为文学大省,诗歌先行,感谢李峻岭。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辽宁文联名誉主席郭兴文的讲话,他说:辽宁的文化要大发展,辽宁要成为文化大省。
   著名诗人李松涛、李轻松、刘镇、萨仁图娅、川美、等近百名诗人参加了诗歌春晚。

首届诗歌春晚由辽沈著名播音员倾情演绎经典诗作、沈阳诗人原创诗歌分享、诗人手稿现场展示、《里尔克全集》、已故翻译陈宁译作诵读及纪念、辽沈籍贯诗人视频、语音拜年等主题版块组成,穿插歌曲、演奏等文艺节目。全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晚会中,辽大诗社老成员展示已故翻译陈宁的作品集《里尔克全集》,诵读作品用情之时激动落泪,感动全场与会诗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本次诗歌春晚系2016首届华语诗歌春晚分会场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国际汉语诗歌协会、《诗潮》杂志社、《华语诗刊》、中国诗歌流派网等单位发起,辽宁省新诗学会、《诗潮》杂志承办。组委会创意了“在东北长大”主题元素,并首次提出“辽沈首届诗歌春晚”概念。主题一提出,立即得到许多辽沈诗人的热烈回应。

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博主与商国华、蓝恩发在一起幸福着

 在晚会上,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致敬朦胧诗”。李峻岭表示,从大家追逐朦胧诗到现在一路40多年的时间,由辽宁大学的四位大学生共同编辑的一本《朦胧诗选》,曾让无数人迷恋朦胧诗,让爱诗的人走入北岛、舒婷、顾城的世界。

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朦胧诗选》主编阎月君接受采访时回顾了当年这本再版十余次的诗选的编纂过程:“我们在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个小本子,互相抄来抄去。抄多了也太麻烦,就想着,能不能把这些经典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做成一本诗集。这本诗选对于朦胧诗的传播,应该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诗歌,虽然看起来越来越小众,但是随着我们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脱离我们当初那个贫穷匮乏的时代,我们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丰富。我们追逐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当中,就要叩问自己的内心和生命的意义。更多的人思索自己生命的意义,更多的人因为诗聚集在一起,诗歌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博主与李松涛在在一起走向会场。

        李峻岭:筹备诗歌春晚累并快乐着

       汇聚辽宁地区百余位诗人,连续两年组织筹办诗歌春晚,对于李峻岭来说,这一项工作累并快乐着。

      今年,除了到场的诗歌爱好者,有45万人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了诗歌春晚。这个数据让李峻岭觉得有更多的同好者、知音,他们活跃在各自的岗位上,拥有不同的社会身份,然而却拥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诗歌。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李峻岭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各个大学最活跃的社团就是诗社,校园里最有影响的人就是那些校园诗人们。那时,不管学什么专业,尽管有的不写诗、不评诗,但几乎人人也都能读诗、背诗,诗是那个时代文学青年的标配!我的大学时代诗歌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88年入校第一年,带着中学的青涩和热情,诗歌创作也都是明快而纯粹的。而之后的作品更多开始关注社会、人生及生命的本质探索,尽管没那么深刻,却都是内心挣扎与反抗。毕业之后,我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是我想,我无论是媒体人,还是职业的主持人,或是策划人、商人,在内心里都比不了对诗人的敬畏,我是诗人,一个曾经的大学校园诗人,一个时代的直接见证者、参与者!在辽宁,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怀揣着对于诗歌的热爱。诗歌最能激发起人和人之间内心的共鸣,诗歌的发展之路一定是永恒的。”文化制胜:“辽之河”诗歌春晚光芒四射

摄影大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